矗立於美芝路(Beach Road)的萊佛士飯店聞名遐邇,曾接待過許多政壇、演藝和商界名人如喜劇演員卓別林、藝人邁克傑遜、印尼前總統蘇哈多等人。另外,新加坡的國花卓錦萬代蘭(Vanda Miss Joaquim),出自女園藝家艾格妮絲·卓錦(Agnes Joaquim)之手。
這些代表新加坡的象徵物和地標,都是定居在我國極為少數亞美尼亞人(Armenians)的傑作。若加以擴大範圍,亞美尼亞人的創舉更令人讚嘆不已,彩色電視、自動提款機、太陽能收音機等發明,都出自亞美尼亞人。為什麼如此少數的一群人能給我國,甚至這世界帶來巨大的影響?為了深度了解被忽略的同胞族群——亞美尼亞人,我決定前往亞美尼亞(Armenia)。
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據點
新加坡公民入境亞美尼亞,持有效普通護照即可,無需辦簽證,而且可停留不超過180天。如此優惠的政策,給國際遊客帶來許多方便。但及其不便之處是,該國與世界的交通連接很有限。從新加坡出發,必須經由歐洲一些主要機場轉機,或從鄰國喬治亞(Georgia)搭乘火車或迷你巴士,到達亞國的首都——葉綠凡(Yerevan)。
自古以來,葉綠凡是古絲綢之路高加索(Caucasia)段中,極為重要的貿易、文化、交通和補給中心。它在古絲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阿富汗巴米揚(Bamiyan)無異。如今,葉綠凡是個規劃整齊、有序、乾淨的現代城市。但是,建築和樓房保留著蘇維埃式風格(蘇聯史達林Stalin時期1933至1945),以幾何形狀(geometric shape)做出簡樸的設計,體現冷峻、嚴肅的氣勢,所以大多數的建築都是四方或三角形。
市中心的現代建築是千遍一律的粉紅色,源自當地一種特殊的材料——凝灰岩。外貌單調無趣的葉綠凡在日落時分,夕陽斜射下映出一整片粉紫紅色,一時間從冷酷轉展柔和、溫馨的面容。因此,葉綠凡也被譽為「粉紅之都」。
可望而不可及的聖山
從葉綠凡的任何較高處,往西南方向眺望就可欣賞到阿勒山(Mount Ararat)的雄姿。對很多人來說,「阿勒山」這個名字是即陌生又遙遠,若提及基督教聖經《創世記》中的「諾亞方舟」(Noah's Ark),肯定會引起共鳴。根據聖經《創世記》的記載,諾亞方舟在大洪水後就停靠在阿勒山上,所以這座山對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來說別具意義,是他們心目中的聖山。
可惜,這聖山對亞國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於1923年在蘇聯與土耳其簽訂卡爾斯條約(Treaty of Kars)中的一條約下,被劃給土耳其國。其後,亞國和土耳其又發生種種矛盾和衝突,導致兩國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所以亞國人至今無法進入土耳其,到聖山朝聖。
正當我在葉綠凡一街道散步時,竟碰到數千示威者集結在市中心的街道和廣場,集體高喊口號。
不是吧!為什麼近期有這麼多倒霉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到底發生什麼大事?下篇文章見分曉。
請點擊《城市呼吸》系列報道,閱讀更多文章。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