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結局只能押後無法避免,不如索性開放

2021-10-23

《海峽時報》署名評論文章:

與其一再把「總要面對的結局」推後

還不如咬緊牙關解封

10月21日,新加坡《海峽時報》衛生專線記者Salma Khalik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與其不斷押後無法避免的結局,不如索性開放》(Better to bite bullet and roll back Covid-19 curbs than delay the inevitable)。

《海峽時報》創辦於1845年,是新加坡第一大報。

在文章中,Salma引述衛生部長王乙康指出,目前新增確診病例增長速度放緩,輕症和無症狀人員比例增高,年長者新增病例有所減少。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延長本輪限制措施?

她接著寫道,因為有相當大一群人尚未接種疫苗。有些是無法接種,有些是不願接種。未接種疫苗的冠病病患占用了醫院大量資源,包括ICU病床。

另一方面,雖然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新增年長者病患人數有所減少,但未接種疫苗的卻每天大約新增百起之多。

儘管每天3000人確診,100人是未接種的年長者,聽起來比例不高,但是,他們占重症比例的一半以上。

衛生部指出,過去幾天,495個重症病人當中,270人(55%)屬於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年長者。

在轉為重症的年長者當中,25%需要輸氧甚至需要ICU監護。

過去兩周,ICU病房收納了80個新病人;而再前兩周,只收納了46個新病人。可見,ICU病患人數成倍增長。

所幸,大部分年長者已接種疫苗,甚至接種了加強針,降低了轉為重症的風險。本月初,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年長者每日有大約1000人確診,到了10月19日,降至279人。

Salma指出,新加坡已有84%人口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另有60萬人已接種了加強針。可以說,絕大部分人口已有基本的保護。

她認為,對未接種疫苗的人採取差異化對待是對他們的必要保護。

同時,她認為,對已經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460萬人,沒有必要把限制措施再延長四周,完成可以讓他們正常堂食、正常玩樂、正常享受戶外活動。

在政府宣布差異化對待之後,有1萬7000多人去接種了疫苗。Salma認為,接下來幾個月,不太可能還有多少人去接種首劑疫苗,願意接種而且可以接種的,應該已經接種了。

(圖源:谷歌地圖)

她支持當局壓平曲線,保證醫療資源不擠兌的初衷。

她也注意到,衛生部目前的策略是通過兩個途徑提高群體的免疫力和抗毒力,一是加強針,另一個是大部分(98.5%以上)自然感染的輕症、無症狀者的抗體和免疫力會提高很多。假以時日,就能把新增病例人數壓低,可以大膽開放。

但是,Salma問,什麼時候能達到這個境地?

她說,新加坡人口感染率至今只有3%,如果要達到群體免疫,得要好多年。而且,目前還不清楚疫苗加強針帶來的抗體可以在體內留存多長時間。

如果在接種加強針的六個月之後抗體就開始消失,就像首劑、次劑一樣,那麼,到時是否又得執行下一輪限制措施?或是得接種第四針、第五針?那些今年九月接種了加強針的,是否明年三月得接種第四針?周而復始?

她說,倘若如此,是否還存在一個「最佳的解封時機」?

她說,與其一再把「總要面對的結局」推後,還不如咬緊牙關解封。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航機票大跳水降價!✈️往返機票包到完S$148起,歐洲、紐西蘭、美國都能飛,年底不出去玩都不行~
  • 新加坡職場幸福度調查報告:壓力與機遇並存
  •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 搶到亂!新加坡近期超夯的毛絨玩具,三大品牌限時售賣,每個人瘋買🫢你集齊所有款式了嗎?
  • 贏下惹蘭加由只是第一步 黃志明看來惹蘭了還得加油
  • 最後一公里配送大升級!新加坡擬強制新建築預留送貨區
  • 大選各區數據透露的信號:選民要的不是「這種反對黨」 給你好看
  •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 全球關稅戰影響下,新加坡一季度就業人數增長顯著放緩!就業市場新動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