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萎靡不振,許多跨國公司都在選擇裁員,連很多中小企業也是如此。
據了解,新加坡本地服裝品牌Love Bonito計劃在全球裁掉約7%的員工,而其中一半都是新加坡的崗位。
不少新加坡網友紛紛表示,裁員的風,終於還是吹到了新加坡本地。
今年以來不少在新加坡的跨國公司已經開啟裁員,如今連本地企業也不例外了。
本地服裝品牌宣布全球裁員
近期,新加坡本地服裝品牌Love Bonito計劃在全球裁掉約7%的員工,大約有29個崗位,其中14個崗位是新加坡的崗位。
對於裁員的結果,服裝品牌Love Bonito表示,「我們會根據本地條例,為受影響的雇員提供遣散配套。並且,也會根據員工工作的服務年限發放補貼,包括兌換按比例的年假和通知期。」
並且,對於裁退員工的醫藥保險,他們也會被延長。尤其是對於失業的員工,還會提供職業過渡計劃和推薦信。
在全球經濟萎靡的情形下,全球很多企業開啟了「極限挑戰式」降低成本模式——裁員,以此收縮成本,如今連新加坡的本地公司也不例外了。
新加坡陷入裁員浪潮
今年以來,新加坡已經出現多起公司裁員事件。
10月1日,全球消費電子巨頭戴森宣布裁減新加坡一定的員工,而具體人數沒有披露。
據網友爆料,在被裁員的那天是沒有預警的,當天收到一封電郵,通知他們進行1對1會面。而在進入辦公室後,被人事部告知所負責的職務是多餘的,可以直接收拾東西離開公司了。
網友也表示,自己在戴森的朋友都被裁員了。
不約而同的是,全球電子巨頭三星集團也宣布要裁減一定的新加坡員工,具體人數也沒有披露。
在當日,三星在新加坡的員工被召集起來參加人力資源經理和直屬上司的私人會議,宣布了裁員過程和遣散費等相關事宜。
而三星裁員的腳步並沒有停止,不單單是新加坡,包括東南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有裁員計劃,而這是全球裁員的一部分,計劃裁員數千個崗位。
此前,9月份的時候,SHEIN新加坡的產研團隊全體被裁,員工表示,「上午發通知、下午就要走人」。對於裁員的原因,表示是重組團隊,崗位遷移其他市場。
8月份,新加坡本地平台Qoo10也裁掉了超過八成的員工!並且被裁員的大多數都是本地人,僅剩下少量管理者和員工。而且據報道,裁員後員工沒拿到任何福利,公司已經因為資金短缺,無法支付遣散費。
7月份的時候,新加坡也有多家公司裁員,包括金融科技公司MoneyHero裁員80名員工,以降低成本。之後,物流科技公司Ninja Van在新加坡裁掉了5%的員工,甚至連越南子公司都暫停運營了。
等等,下半年已經有數家企業宣布裁員,主要是為了應對經濟對於企業的影響。
裁員浪潮下,新加坡該怎麼辦?
為什麼,今年下半年開始,新加坡裁員的公司越來越多呢?甚至,從跨國公司,到如今延續到了本地企業?
尤其是,像是戴森無預警裁員,更是引發了網友熱議。
對於戴森裁員事件,新加坡人力部已經介入,試圖尋找一個友好解決方案。但是,目前愈演愈烈的裁員浪潮已經引發了民眾擔憂。
要知道,在4月份,新加坡人力部剛發第一季度的勞動力市場數據,連續2個季度裁員人數下降。
沒想到,下半年,新加坡裁員潮,愈演愈烈。裁員的人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甚至從大型跨國公司,到本地中小企業。
對於如今裁員引發的問題,新加坡人力部表示,公司遵守公平裁員框架和《勞資政冗管理和負責任裁員指導原則》下的指導原則,並鼓勵受影響的工人聯絡當局尋求協助。
但是,為何裁員還在不斷提升呢?
在全球經濟萎縮的情形下,新加坡雖然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1%,但是這種增長勢頭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新加坡經濟表現雖然相對穩健,但是也難以避免席捲全球的裁員潮衝擊,就業市場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脫節現象。第二季度裁員人數不斷上升,10月份以來已經多家企業宣布裁員,經濟增長的背後卻是裁員的憂患。
如今,就業市場的不穩定下,新加坡適應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下,有必要在政策方面保持靈活度,給予失業人員更多技術提升和能力方面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