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大動作是,10月15日三讀通過《選舉(維護網絡廣告誠信)》法令,但法令只會在選舉令狀頒布當天起生效,直到投票日投票活動結束為止。這項新法令純為大選服務。
數碼發展及新聞部長楊莉明在提呈法案時強調,法案延續了我國政府對進行選舉的原則方針。
所謂的深偽內容(deepfake)對選舉的公平公正原則的干擾,不是杞人憂天,外國的例子足以引以為誡。
任何政黨都可能成為深偽內容受害者,參加法案辯論的朝野議員,紛紛提出許多海外例子,說明虛假內容如何影響候選人及左右選舉結果。
因此有議員認為,為何要等到選舉令狀頒布才來生效?
還有,即時通訊應用WhatsApp和Telegram等平台上的私人談話,也成了散播謠言的溫床,政府難道也要管?
對深偽內容必須有個明確的界定楊莉明說,法案針對的是利用人工智慧手法以數碼生成或竄改的內容,也包括使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體、配音或拼接手法等非人工智慧手段生成的內容。
後者雖然已被視為傳統編輯方式,但同樣能用來製成具傷害力和誤導性的深偽內容。
這類逼真和栩栩如生的內容通過虛假陳述,把話放進候選人嘴裡,把行為套在候選人身上,誤導或欺騙公眾。何謂逼真,將經由客觀評估。
調侃政治人物的拼湊圖像和視頻,具有高度的娛樂性,因此常會被人廣發,讓群友分享。
調侃嘲諷的對象,若是外國的政治人物,我們覺得無傷大雅,因為我們抱著看熱鬧的心情。
新的法令也許只能防止人們的惡意廣發,能防多少就多少。選舉官要忙得團團轉。
有待生效的法令中列明社交媒體平台業者若不遵守選舉官發出的更正指示,可罰款最高100萬新元,而法庭將決定每項控狀的適當罰款額。
人工智慧(AI)干擾選舉難防也要防。選舉乃民主大事,許多國家都在互相學習。韓國在4月的國會選舉之前,實施了長達90天的深偽禁令,就是為了防止AI影響選舉。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任何有誠意競選成為代議士的人都必須以真面目見人。數字人不能代人發言,更不能代議員接見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