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小孩也能打敗「大師」! 新加坡颳起「西洋棋風」

2024-11-28

一年一度的西洋棋世錦賽,前天(11月25日)在新加坡開鑼。

這項擁有138年歷史的賽事是第二次在東南亞舉辦,對新加坡棋友來說實屬難得。

此次最受矚目的要屬兩位亞洲高手的對決:

32歲的中國選手丁立人是去年的冠軍,他將與年僅18歲的印度選手古克什(Gukesh Dommaraju)爭奪250萬美元(約336萬新元)的獎金。

兩人將展開最多14場較量,勝者得一分,和局各得半分,率先獲得7.5分者奪冠。

(每天只比一場,也就是說,鹿死誰手要等到兩個星期後才有分曉……)

丁立人(右)與古克什(左)比賽的房間稱為「魚缸」,現場觀眾只能隔著玻璃觀賽。(聯合早報)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也在個人臉書上,為這項國際賽事「打廣告」:

「我在走訪社區時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對西洋棋感興趣。希望這項比賽能激發他們的熱忱,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awrenceWongST/posts/pfbid0z1uuMjbYctynFAinecB4cVtd6eRK9KNV4GFp9tV7XUqMNXvGBsB52MVaqVuTGZbwl

西洋棋也是耗體力的運動西洋棋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考驗腦力和智商的戰略類遊戲,但它究竟算不算是體育運動,至今仍備受爭議。

西洋棋最後一次亮相東運會是在2022年,當時新加坡團隊摘下二銀三銅。

其實,下棋不僅消耗腦力和心力,肌肉神經緊繃猶如箭在弦上,身體每個細胞都高度戒備,與最激烈的體育賽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難怪新加坡水翼風箏板世界冠軍墨士廉也熱衷於西洋棋。

墨士廉日前在新加坡西洋棋總會的安排下,與新加坡女子足球前鋒陳樂恩在特製的大棋盤上較量一番:

據新加坡西洋棋總會總裁吳偉銘觀察,西洋棋近年在新加坡的熱度顯著上升,也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和關注。

他告訴亞洲新聞台,國家培訓隊伍的人數自2022年開始增加,從20多人增至100多人。

原本只有公開組和20歲以下組兩個類別,如今也增設了8歲、10歲、12歲和16歲組。

「按年齡分組的模式,可以讓更多孩子有機會參與正規的象棋訓練。」

坐落在裕廊西的孺廊小學,則以全校參與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對西洋棋的興趣。

所有一年級學生都可參加基礎象棋課程,二年級學生則可通過象棋進一步學習數學概念。對象棋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也可報名參加校際比賽。

今年的全國校際象棋比賽就吸引了1606名學生參賽,創下歷來新高。

今年9月舉辦的全國校際象棋比賽,吸引了1606名學生參賽。(海峽時報)線上平台和熱門劇集 讓西洋棋不再「小眾」獲封「特級大師」(Grandmaster)的吳偉銘,也是八屆的新加坡西洋棋冠軍。

他認為,西洋棋能夠從原本的「小眾」運動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有賴於冠病疫情期間線上象棋平台的崛起,以及美國影集《後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的熱播。

被譽為2020年「神劇」的《後翼棄兵》,講述了1960年代「天才棋後」哈蒙(Beth Harmon)一步步戰勝男性對手的傳奇故事。

《後翼棄兵》很好看哦,還沒看的趕快去看!(Netflix)目前在新加坡排名最高的棋手張景堯(23歲)說,線上象棋平台Lichess和Chess.com的普及,也讓西洋棋變得更具互動性和娛樂性。

這些線上平台不僅有對弈功能,還加入教育元素,讓初學者也能輕鬆掌握。

疫情期間的居家時間增多,也讓張景堯身邊的親友迷上西洋棋。

「他們在接觸象棋後,感受到其中的策略性與複雜性,這讓他們不僅僅是玩遊戲,而是體驗一種智力上的挑戰。」

線上象棋平台加入互動元素,讓初學者也能輕鬆掌握。(Chess.com網站截圖)下棋鍛鍊專注力 讓孩子不再依賴手機研究顯示,下棋有助於加強兒童的專注力和記憶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和閱讀能力。

受訪家長也同意,在這個兒童過度依賴手機的時代,西洋棋無疑是一股「清流」。

從事金融業的沈衍成(42歲)在女兒八歲時,就讓她開始接觸象棋,鍛鍊她的耐性和獨立思考能力。

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女兒以前準備聽寫需要兩到三小時,但學棋後的記憶力突飛猛進,現在只需15到30分鐘。

「孩子在輸棋後,難免會經歷情緒波動,但她已逐漸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也會在遊戲結束後反覆思考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

「一個八歲的孩子能在棋盤前端坐五小時,真的很了不起。」

(是啊,紅螞蟻八歲時應該沒那個耐性……)

今年初在瑞士的西洋棋公開賽上戰勝波蘭籍「特級大師」的新加坡小將阿旭瓦特(Ashwath Kaushik),竟然也才八歲!

年僅八歲就戰勝「特級大師」,前途無量。(海峽時報)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特級大師」在戰況膠著時,曾一度提出以和局收場,卻被阿旭瓦特拒絕。

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啊!

原來阿旭瓦特從四歲就開始學棋,目前幾乎每個月都代表新加坡出國參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他在去年的東亞少年錦標賽嶄露頭角,更在經典、快棋和超快棋項目一舉奪得「三料冠軍」。

人人有機會 囚犯和殘障人士也不例外西洋棋也是一項宣揚包容和公平競技的運動。

新加坡監獄署自去年開始向囚犯推廣西洋棋活動,吸引超過50人參與。

這些囚犯每兩周上一堂課,之後也有機會參加專為囚犯舉辦的洲際線上象棋錦標賽,在監獄官的監督下利用平板電腦參賽。

一名參賽囚犯告訴亞洲新聞台,他原本個性魯莽,經常與獄友起爭執,但現在已學會退一步互相遷就。

「尤其在備賽時,我們每個人都能放下分歧,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

「在我的一生中,從未受到如此大的認可。」

下棋能幫助囚犯陶冶性情。(亞洲新聞台)從明年起,新加坡西洋棋總會也將舉辦殘障人士象棋比賽(ParaChess),讓殘障人士也能與健全人士同場競技。

在這項計劃下,14歲以下的殘障和特需兒童也有機會接受「特級大師」路德(Thomas Luther)的指導。

來自德國的路德患有先天性肢體畸形,但他克服身體上的缺陷,在2001年成為首位擠入世界100強的殘障棋手,至今仍是紀錄保持者。

他希望西洋棋能賦予殘障人士力量,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西洋棋不需要展現肢體的力量,而是一場精神上的戰鬥,人人都有機會。」

來自德國的「特級大師」路德(左)患有先天性肢體畸形,是首位擠入世界100強的殘障棋手。(海峽時報)套一句《後翼棄兵》劇集中的經典台詞:

「當你丟了『皇后』,就應該認輸。這不是遊戲規則,而是體育精神。」

能夠勝出當然最好,但輸得起、輸得體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課。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野外奇趣學堂今日開幕 為兒童提供自然與動物主題教育
  • 泰國房東申訴 中國籍租客把屋子弄髒未付全額就搬走
  • 助考生通過考試 馬國駕駛培訓機構三人涉收賄面控
  • 涉審計署大樓坍塌 泰國法院向17人發逮捕令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