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年紀輕輕,卻比老人家更怕「變老」擔憂老年時身體不健康

2024-11-29

衛生部長王乙康近日在臉書上Po出一個視頻,裡頭他談到新加坡人對「變老」的看法。

剛滿55歲的他說:

「很多比我年輕且身體不健康的人,想法像老年人一樣;而很多比我年長的人卻身體非常健康,他們的想法卻像年輕人。」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854837193481825

這個「新加坡年輕人的心態像老人,老人的心態反而像年輕人」的現象,你有同感嗎?

無獨有偶,保險公司保誠保險新加坡(Prudential Singapore)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也反映出同個現象。

調查顯示,將近七成(68%)受訪的Z世代年新加坡輕國人(1997年到2006年間出生)都反饋說,沒有信心能在晚年保持健康。他們在所有受訪群體中的信心程度最低。

其他年代的「健康老去」信心程度:嬰兒潮(1946年至1964年出生)67%,千禧世代(1981年至1996年出生)57%,緊跟其後是X世代(1965至1980年出生)56%。

Z世代受訪者中,近半數擔心自己晚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大約四成(41%)擔心自己晚年無法負擔醫療保健費用。

對Z世代來說,最擔憂的身體健康方面問題包括:

  • 無法完成日常活動(35%);
  • 無力支付必要的醫療服務或治療費用(33% );
  • 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31% )。 
最擔憂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則是:

  • 感到與社區和社會隔絕( 34%);
  • 認知能力下降或記憶問題(32%);
  • 出現抑鬱和/或焦慮( 27%)。
醫療服務公司 Doctor Anywhere 創辦人兼執行長林偉文解釋說,

Z世代對衰老感到更加焦慮,是因為他們不僅關注壽命的長短,還考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質量的好壞。他們成長過程中對心理健康、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等問題的認識更多。

由於不斷接觸有關健康風險、氣候變化和社會挑戰的信息,他們更清楚這些因素可能對自己未來生活產生影響。

換句話說,現代的年輕人對「健康老齡化」知道越多知識越豐富,擔憂也就更多。

相反的,現代很多老年人對這些狀況都沒有系統化認知與了解,而是到了開啟晚年生活時,才開始擔憂、走一步看一步。

Z世代年輕人在烏節路逛街。(海峽時報)值得注意的是,有近四成的Z世代年輕人表示,他們注重減輕或管理工作相關的壓力,顯示這群職場新鮮人對於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視。

保誠保險新加坡調查了1014名年齡介於20歲至70歲的新加坡居民,了解他們對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態度。

健康壽命是指一個人一生中健康狀況良好,沒有慢性疾病和與年齡有關的障礙缺陷的時期。

新加坡人口的平均壽命是84歲,而平均健康壽命是74歲,這意味著新加坡人平均在過世前10年里健康不佳。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健康長壽中心主任布萊恩甘迺迪(Brian Kennedy)說,人對變老感到恐懼是很正常的,這在新加坡和其他地方沒有什麼不同。人們若害怕活得更長,就會有更長的一段時間處在不健康的狀態。

Z世代明明擔心晚年難以健康生活,卻沒開始關注健康水球是一個結合游泳和手球的運動項目,起源於十九世紀的英國。由於其激烈的比賽性質和團隊合作的模式,越來越多喜歡水上運動的年輕人開始關注水球運動。(聯合早報)若在年輕時就開始關注身心健康,我們就可以增加長壽和健康生活的機會。

受訪者都知道,充足的睡眠與休息、飲食均衡和經常保持體能活躍是最重要的健康管理方式。

弔詭的是,Z世代雖然普遍擔心晚年的健康狀態,卻沒有好好地從年輕就開始保持體能活躍。

只有25%反饋說,他們每周參與兩次以上的中等或高強度體育活動(如快走、騎自行車或游泳)。有多達47%表示,他們每周至少喝兩次250毫升的含糖飲料,相當於標準的預包裝飲料。

這是一道亘古不變的難題:知行合一,永遠很難。

我們也只能安慰自己說,起碼Z世代現在就已經懂得擔心老年生活,至少他們還有時間慢慢糾正自己的生活習慣,只要他們有心想要作出改變,還有時間可以扭轉劣勢。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泰國父母自製家庭色情片 九子女全下海最小十歲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安華訪俄重提MH17事件 稱普京承諾願配合獨立調查
  • 美國關稅政策或致泰國未來兩年經濟增長放緩 泰國國家銀行將提供支援
  • 頑劣貓咪多次「襲警」 泰國警方將它逮捕拍下「嫌犯照」
  • 泰國巨蜥啃食新生兒屍體 吃剩頭和軀幹
  • 樓上疑似往排水口倒強酸 馬國六歲童淋浴灼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