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滿55歲的他說:
「很多比我年輕且身體不健康的人,想法像老年人一樣;而很多比我年長的人卻身體非常健康,他們的想法卻像年輕人。」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854837193481825
這個「新加坡年輕人的心態像老人,老人的心態反而像年輕人」的現象,你有同感嗎?
無獨有偶,保險公司保誠保險新加坡(Prudential Singapore)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也反映出同個現象。
調查顯示,將近七成(68%)受訪的Z世代年新加坡輕國人(1997年到2006年間出生)都反饋說,沒有信心能在晚年保持健康。他們在所有受訪群體中的信心程度最低。
其他年代的「健康老去」信心程度:嬰兒潮(1946年至1964年出生)67%,千禧世代(1981年至1996年出生)57%,緊跟其後是X世代(1965至1980年出生)56%。
Z世代受訪者中,近半數擔心自己晚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大約四成(41%)擔心自己晚年無法負擔醫療保健費用。
對Z世代來說,最擔憂的身體健康方面問題包括:
Z世代對衰老感到更加焦慮,是因為他們不僅關注壽命的長短,還考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質量的好壞。他們成長過程中對心理健康、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等問題的認識更多。
由於不斷接觸有關健康風險、氣候變化和社會挑戰的信息,他們更清楚這些因素可能對自己未來生活產生影響。
換句話說,現代的年輕人對「健康老齡化」知道越多知識越豐富,擔憂也就更多。
相反的,現代很多老年人對這些狀況都沒有系統化認知與了解,而是到了開啟晚年生活時,才開始擔憂、走一步看一步。
保誠保險新加坡調查了1014名年齡介於20歲至70歲的新加坡居民,了解他們對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態度。
健康壽命是指一個人一生中健康狀況良好,沒有慢性疾病和與年齡有關的障礙缺陷的時期。
新加坡人口的平均壽命是84歲,而平均健康壽命是74歲,這意味著新加坡人平均在過世前10年里健康不佳。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健康長壽中心主任布萊恩甘迺迪(Brian Kennedy)說,人對變老感到恐懼是很正常的,這在新加坡和其他地方沒有什麼不同。人們若害怕活得更長,就會有更長的一段時間處在不健康的狀態。
Z世代明明擔心晚年難以健康生活,卻沒開始關注健康
受訪者都知道,充足的睡眠與休息、飲食均衡和經常保持體能活躍是最重要的健康管理方式。
弔詭的是,Z世代雖然普遍擔心晚年的健康狀態,卻沒有好好地從年輕就開始保持體能活躍。
只有25%反饋說,他們每周參與兩次以上的中等或高強度體育活動(如快走、騎自行車或游泳)。有多達47%表示,他們每周至少喝兩次250毫升的含糖飲料,相當於標準的預包裝飲料。
這是一道亘古不變的難題:知行合一,永遠很難。
我們也只能安慰自己說,起碼Z世代現在就已經懂得擔心老年生活,至少他們還有時間慢慢糾正自己的生活習慣,只要他們有心想要作出改變,還有時間可以扭轉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