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跟一般需要堅硬框架支撐的風箏不同,巨型氣球狀的充氣風箏,沒有堅硬的結構。
它們必須被固定在地面上,通常沒有太多人看著,一旦起風就會膨脹,長達數米。這些風箏還往往有一個「領航」風箏,與主風箏連接在一起,為初始的起飛提供升力。
本地有這麼一群風箏愛好者,聚集在東海岸公園,放飛這種充氣風箏,吸引了不少公眾的視線。
同為51歲的Johnny Yap和妻子Maggie Mok在大概20年前帶著孩子放風箏時,對充氣風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們在2009年開始探索充氣風箏,之後還到海外參加國際風箏節。今年9月,他們參加了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舉辦的國際風箏節,放飛了我國地標——魚尾獅造型的充氣風箏。
這對夫妻所擁有的大多數風箏都是他們自己設計,大多都是紅白相間,因為這是我國國旗的顏色。
Johnny Yap表示,他們堅持自己設計風箏,也知道如何製作風箏,只是沒有時間,因為縫製需要很久,於是在中國定製這些風箏,每個的價格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之間。
成立新加坡表演風箏協會基於對風箏的狂熱,夫妻倆還一起創立了新加坡表演風箏協會(Show Kites Singapore)。
多年來,他們也遇到了各行各業對這項活動感興趣的人,醫生、德士司機、小販等加入了協會。
Johnny Yap說:「是風箏讓我們走到了一起,(加入這個團體)不需要申請表,只要你有熱情,每個星期天都可以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