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本周二(3日)發生了震驚全球的戒嚴風波。
韓國總統尹錫悅以反對黨成員反國家為名,宣告實施緊急戒嚴。不過,在國會投票否決,以及民眾蜂擁上街抗議後,尹錫悅短短六小時後宣布撤銷戒嚴令。
如今,隨著當晚的諸多細節逐漸浮出水面,人們意識到,若稍有差池,難保韓國不會重返40年前那段讓人窒息的獨裁歲月。
爬梳相關人等的供詞說法,以下兩個關鍵時刻若循不同的劇本演進,後續發展恐怕不堪設想。
一、尹錫悅曾下令逮捕政要尹錫悅周二(3日)晚間宣布戒嚴後,曾下令逮捕多名朝野政要。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家情報院第一次長洪長元今日(6日)披露,尹錫悅宣布戒嚴當晚曾打電話命令他:
「利用機會把人全部抓起來,一次抓乾淨。」
據《朝鮮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披露,尹錫悅選擇繞過洪長元的上司,國情院院長趙太庸,要求洪長元配合軍隊展開拘捕行動。
逮捕對象包括:國會議長禹元植,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勛,反對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黨鞭朴贊大、祖國革新黨黨魁曹國等人。
上述人等皆對當晚國會否決戒嚴令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除了主要反對黨共同民主黨的核心人物,和尹錫悅同黨的韓東勛也被列入逮捕清單。
韓東勛在戒嚴當晚曾出面指責緊急戒嚴「是錯誤的」,並且是18名聯合反對黨投票否決戒嚴令的執政黨成員之一。
如果當晚逮捕行動真的發生,國會能否順利投票,以及是否有足夠票數推翻尹錫悅頒布的戒嚴令都還是未知數。
金龍顯被指是向尹錫悅提出戒嚴建議的關鍵人物。
郭種根強調,他當時拒絕服從該指令。相反的,他還下令麾下軍隊別進入國會議員當下開會的地點。
「儘管我知道這是不服從命令,但我沒有下令那麼做,因為根據我的判斷,把議員拖出去顯然是違法行為。」
他還說,由於部署過程中發現有不正當的情況,他一開始便禁止向士兵提供實彈。
當晚的新聞畫面顯示,被軍警重重包圍的韓國國會幾乎是「兵臨城下」,也有士兵搭乘直升機空降進入國會。
如果當時190名在國會集合開議的國會議員真的被特種部隊拖出議場,後續否決戒嚴令的投票恐怕不能順利進行,尹錫悅自然也不會那麼快撤回戒嚴令。
彈劾案需要三分之二多數(至少200票)通過。
目前,以共同民主黨為首的反對派在國會共掌握192席,因此至少要有八名來自尹錫悅所屬政黨國民力量黨的議員投下贊成票,彈劾案才有可能通過。
國民力量黨早前曾表明反對彈劾尹錫悅。
但戒嚴當晚疑似被尹錫悅放入逮捕名單的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勛今日表示,隨著尹錫悅有意逮捕政要的證據被揭露,他認為,尹錫悅必須立即中止職務,「以保護韓國和其人民」。
他的表態或將成為彈劾案的轉捩點。
韓國憲法法院接著會審理彈劾案。
若憲法法院支持彈劾,尹錫悅將被撤職,並在60天內舉行總統大選;反之,若憲法法院未支持彈劾,尹錫悅就將官復原職。
朴槿惠是韓國史上第一位被彈劾成功的韓國總統,她在2017年因閨蜜干政等醜聞黯然下台。
除了面臨彈劾,韓國檢察機關也已對尹錫悅展開叛亂罪調查。
戒嚴風波後,本已民望低落的尹錫悅支持率進一步跌至13%,也有民調顯示,有73.6%韓國民眾支持彈劾尹錫悅。
韓國的民主化過程充滿血淚,不少藝術文化作品不怯於刻畫那段悲壯歲月。
拜周二那場短命戒嚴所賜,在韓國,描述1979年雙十二軍事政變的2023年大熱電影《首爾之春》於串流平台Netflix再度掀起熱潮。
慶幸的是,各個世代的韓國人未曾遺忘獨裁統治曾給這個國度帶來的傷害,在歷史的關鍵轉折點,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沒讓戀棧權位的人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