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马斯克在X上发文称:“新加坡(和其他许多国家)快灭绝了”!
就差没说“新加坡快亡国亡种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马斯克说得没错,新加坡的人口替代率创下0.97的新低,也就是说每对夫妇只生育0.97个孩子,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口就要少一半!
新加坡人口目前604万。按这个人口替代率,25年后只剩300万人;再过25年,只剩150万人。
但是,与马斯克担心的相反,新加坡其实并不特别担心生育率低,而是与这个相关的更为严峻的问题。且听我下文分析。
先问问,你知道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些谁吗?
排名依次是: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乌克兰、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再往后,就有日本。
乌克兰生育率低,可以理解,在打仗嘛。不知道大家发现了吗?其他这些国家和地区,全在东亚和东南亚,而当年的“亚洲四小龙”,赫赫在目。人们都躺平了,“我是最后一代”,再也没有什么软肋。
而且,日本、韩国,肯定比新加坡还慌。为什么?新加坡可以引进移民,但日韩人口的种族结构十分单一,要引进移民,必须克服很大的挑战和障碍。你能想像日韩引进印度移民?非洲移民?菲律宾移民?越南移民?难。
生育率——困扰了新加坡近百年的问题
其实,生育率困扰著新加坡,不是十年八年的问题,也不是二三十年的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新加坡,已经近百年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简单说,旱嘛旱死,涝嘛涝死。
我们先看看新加坡独立前后。1960年,新加坡人口替换率是5.76;1965年是4.66,换言之,每对夫妇生育4.66个孩子。
用脚趾头一想便知道,人口蹭蹭往上增长。
也许您认为每对夫妇生育4.66个孩子相当不可思议,那么,再往前追溯20年,就会看到一个令你完全无法想像的新加坡。
1945年,日军投降,撤走新加坡。二战结束了。
此时,在世界许多地方涌现了“婴儿潮”现象。新加坡尽管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但是,也出现了婴儿潮。
(1952年的一个新加坡华族家庭。图源:NAS)
从战后到50年代,许多贫苦妇女前往诊所向医生求助,说自己不能再生了,实在养不起。新加坡家庭计划协会会长吴国基(音译)回忆,有个妇女怀孕了22次,生了20个孩子,哭着求医生“一定要想办法让我别再生了”。关键是,她丈夫还是个失业汉。
1950年,马来文报纸Malaya Tribune报道,有个妇女生了6个孩子,已送走了两个。她丈夫的态度是,无所谓,随便生,养不起就送人。
女人生得受不了了,男人无所谓,该干嘛干嘛。
不难想像,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又不像现在有手机有网络,当时穷人的唯一娱乐就是.....
(1957年的一家妇幼诊所。图源:NAS)
于是,1949年,刚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新加坡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叫“SFPA”。那时候,新加坡还是英国殖民地。
“SFPA”是Singapore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新加坡家庭计划协会。按今天的思路,这一定是为国为民,鼓励人们生育的机构。
不过,在那个时候恰恰相反,它正是帮助妇女控制生育的机构。
从1949年成立,到1965年新加坡独立,新加坡家庭计划协会从最早的3家诊所,疯狂扩张到34家!那16年的期间,几乎1万名妇女前去求助——让我不要再生了。
政府推出“家庭计划”政策
新加坡独立之后的第三年,1968年,人口替换率是3.53,几乎比1960年的5.76降了一半,不过,一贫如洗的新加坡还是吃不消这么高的生育率。要知道,当时新加坡还没有工业化,教育水平还没提上去,失业率甚至在双位数徘徊。
饿都快饿死了,但人们还是继续生。有时,真是个难解的悖论——越穷,越爱生。
总理李光耀坐不住了。1968年,他说,“如果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要摆脱贫穷和脏乱,除了要利用现代科学和科技来进行改造与建设,也要避免家庭人口无限增长,拖住我们的发展的脚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