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落盡之歸鴻——老齡自殺

2024-12-11

離世前半年,阿嫲雖然因為化療嚴重脫髮,仍然無礙她與和孫女們跳恰恰。(圖:紀慧琴)

最近發生了兩件事。先是我年過七旬、患有情緒障礙的母親擅自離家出走,家人不得已將她轉移到我家暫居;後是台灣作家瓊瑤因一氧化碳中毒窒息去世,享年86歲。兩件事似乎指向了同一個問題:當老人生無可戀之時,何處才是他們的歸途?

接受生病的事實

母親患有憂鬱及狂躁症,四十年來都靠藥物鎮靜和入眠。老齡後,她的藥物雖然一再加量,卻依舊無法控制她的情緒問題。她的情緒就像明月,時有陰晴圓缺,謎樣地上下波動,難以預料,時不時將她拖入自我了斷的漩渦。

起初,我也以為殷勤伺候就能讓她安享晚年。然而,在經歷了她的多次狂躁攻擊和辱罵之後,我才逐漸明白,寄希望於精神病人康復是一種累人的奢望。唯有接受「這輩子她都不可能變成正常人」的事實,才能讓自己在照護的路上不至於一次次陷入沮喪。

母親治療情緒障礙和糖尿病的藥物越加越多,唯一讓我們欣慰的是,獲得政府津貼加上保健儲蓄,結帳算是「零元購」。(圖:紀慧琴)

根據新加坡援人協會(Samaritans of Singapore,簡稱SOS)的報告,2022年新加坡70至79歲老齡自殺人數有48人,占整體自殺人數的10%。相比2021年的30人,這一數字激增了60%。香港的老齡自殺數據更為驚人,2023年60歲以上自殺個案占整體自殺人數的43.33%。

在這些數字背後,還埋藏著無數家屬難以解答的問號。

2022年疫情期間,香港老齡自殺個案激增,非營利機構生命熱線(SPS)推出24小時長者熱線,讓老年人多一個求助渠道。(圖:香港電視台網頁截圖)

是子孫不孝嗎

我曾問過一個在新加坡的老齡自殺者的兒子,在他母親自殺前,難道沒有任何徵兆嗎?原來家人早發現老人家陷入妄想,常疑神疑鬼,他們也帶母親見過心理醫生,最終還是在某個午後發現母親在房內撒手人寰。

「Did we miss out on something?」 這是她兒子受訪時最後一句話。

我不確定,他是在徵求我的意見,還是在捫心自問:他們是否錯過了母親發出的最後求救信號?在他迷茫的眼神里,我看到照護者深深的自責與愧疚。那一刻,我只想趕快打斷他的思緒,試圖將他從自責中拉回現實。

「That was her choice」,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但在這一句話脫口而出後,我又意識到,這可能不僅是對他的安慰,更像是在為我自己尋找一種心理支撐——為我將來可能要面對的同樣場景提前做出開脫。

是否每一個老齡自殺案件背後,都要由子女背負起不孝子孫的罪名,才能合理化他們的自殺行為?那麼日益上升的老齡自殺趨勢,難道是因為社會越走向文明進步,子女就變得越不孝順了嗎?這根本說不通。

而又有多少人理解,有情緒障礙的老齡人常常處於一種「愛,無感;活,無力」的狀態。就像已經僵硬的海綿,無論你怎樣傾注關愛,他們都無法接住、吸收,更無法軟化那些已經深深紮根的決意。

是讓彼此解脫的愛嗎

我慶幸,在瓊瑤自殺的新聞事件中,沒有人將她的選擇歸咎於她的兒子或媳婦不夠孝順。或許是因為她早在2017年出版的《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中,就已經清楚寫明了自己的臨終遺願。

瓊瑤早在2017年出版的《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中,就已經清楚寫明了臨終醫療意願。(圖:網際網路)

有人說,晚年在萬病纏身,生無可戀之時選擇安樂死,是讓自己與照護者彼此解脫的一種愛,這一觀點我有所保留。

我曾照顧晚期癌症的家婆,看她積極應付每輪次的化療和電療,哪怕進入安寧照護的階段,她仍微笑著與家人聚餐。臨終前,最後一晚還特別交代要讓醫生好友夫妻過來探訪,好再拍一張合影留念。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插著鼻胃管照樣逗孫玩兒的樂觀阿嫲。(圖:紀慧琴)

我和孩子們陪著阿嫲走完人生最後一刻,孩子們親眼見到阿嫲歸於塵土,雖是讓孩子非常難過的經歷,但是如今孩子們遇到挫折時,我總問他們一句:你們還記得阿嫲癌末痛苦的樣子嗎?你們可曾聽她說過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阿嫲坦然面對衰老與病痛,讓孩子們親眼見證生命的逐漸凋零,這難道不是一個寶貴的生命教育嗎?這份充滿勇氣與愛的教誨,難道不是更能讓後人從中受益嗎?

或許,我們無法改變長輩們生命的終結方式,但至少我們明白,如果我們足夠坦然,自殺或安樂死並非彼此唯一的選擇。


相关文章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亞洲首家!國大心臟中心 招募病患尋罕見心臟病根治法
  • 新柔地鐵未通車地價已上漲 新山老字號面臨租金壓力
  • 我國4月份旅客人次達140萬名 年比增4.5%
  • 銜接萬國通道和芬維爾連路 第一階段延長道路16日通車
  • 陳振聲鼓勵家長在選學校時 考慮什麼學校更適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