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2月3日公布的布拉瓦尼克公共行政指數(Blavatnik Index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新加坡整體排名第一,也是進入前十的唯一亞洲國家。緊跟在後的是丹麥、加拿大、挪威和芬蘭。
亞洲國家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分別排在第15、38、40和42位。印度和中國這兩個人口大國則排在第50和51位。
這項新的國際排名共針對120個國家進行了調查。其結果顯示,亞洲國家表現一般,卻靠新加坡拔了頭籌。
有多少國家認真看待榜上的排名?
公共行政職能和為民服務,乃考驗政府治理能力的兩個關鍵標準,治理能力又來自執政經驗的累計,從1959年自治算起,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執政就快達65年,有望創下一項世界紀錄。
在「人員與流程」及「策略與領導力」這兩項,新加坡取得第四位和第五位,差強人意。雖然整體排名世界第一,新加坡的行政服務還是有進步的空間。
由英國牛津大學的布拉瓦尼克政府學院發布的這項新指數,目的在於協助各國的公共行政部門運用指數的信息與分析資料,再結合國內數據和其他國際數據,推動改革與改進。
這項排行榜,可謂用心良苦,但有多少國家認真看待榜上的排名,值得懷疑。
排名不佳的國家,若重視這項排名,就必須當作改革改進的參考,前提是他們必須有長期執政的能力,才能提出長遠的改革大計。有方向感,政府的治理才能走得遠。
治國道理「知行合一」我國公務員首長葉成昌對新加坡的這項世界第一,自然感到榮幸。
這聽來就是很基本的治國道理,難道只有新加坡政治領導人和公共服務的高官才能「知行合一」?
葉成昌說:
「公共行政是否有效並非通過同他國比較來評斷,而取決於我們能多好地服務自己的人民,以及如何應對與把握國家當下和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新加坡有自己獨特的內在問題,政府和公務部門裡的各級領導都必須從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為人民服務」的同時,他們的時代眼光也必須超公眾人士。
例如在民事服務數碼化方面,「被服務」的公眾也只能跟著時代的腳步走。
別讓新加坡人留下一個「美麗的誤會」
民事服務的高效與廉潔,必須制度化。
在制度下,公務員在制定政策時須對政治敏感和具有創新能力,在推行政策和提供服務時則頭腦要利索、鼻子要靈敏,防止民事服務因制度化而變得僵硬落伍。
新加坡擁有值得國人驕傲的公共行政服務,卻可能讓國人留下一個「美麗的誤會」,以為新加坡的行政體系完善,公務員水平高,所以,誰來當政府都是一樣的。
其實,過去的反對黨也曽向選民傳達這樣的信息。
即將到來的大選,我們還會聽到如此似是而非的論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