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新加坡市场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特性使得保险产品更加灵活,客户可以选择与全球资产配置相关的保险产品,也可以通过私人财富管理工具(如私募人寿保险(PPLI)来实现更高层次的财富传承和保护。
02
中国大陆
中国保险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30万亿元(29.96万亿),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寿险、财产险和健康险的三大业务领域都对总保费增长做出了贡献,其中寿险占比最大,但财产险和健康险的增长也呈现出稳定态势。通过对保险业的当前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中国的保险市场将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年增长率达到7.7%,从而进一步稳固其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保险模式成为新趋势,加速了保险业务的受理速度,提高了客户体验。
中国大陆的保险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主要由本土公司主导,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近年来,由于市场逐渐放开,外资保险公司也逐步进入中国大陆,但是在产品多样性、市场份额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高端保险方面,外资公司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政策法规经常调整,也给其经营与拓展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尽管如此,中国大陆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巨大的客户基础使其具备了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政府也在逐步推出更加透明和开放的政策,吸引外资进入,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03
对比分析
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的保险市场在国际化程度、市场规模以及政策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新加坡市场国际化程度高,产品设计符合全球标准,适合希望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风险管理和财富配置的高净值客户。而中国大陆市场尽管本土化程度高,但规模庞大且潜力巨大。随着政策逐步开放和法规的完善,未来中国大陆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外资公司进入。
如果顾客想要得到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的保险产品与服务,并且关注全球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的话,新加坡保险市场毫无疑问更具有优势;而对那些想在本土取得覆蓋面大,挑选较多顾客的中国大陆市场来说,这也是一种持续开发与优化的抉择。
04
服务水平
01
新加坡
在新加坡,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受到严格监管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推动,普遍保持较高水平。保险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注重快速理赔、客户教育和数字化管理。例如,许多公司提供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保单信息、提交理赔申请和跟踪理赔进度。
另外,新加坡保险代理人及顾问团队一般都接受过严格训练及认证,拥有较高专业知识及客户服务能力。他们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和理财建议,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保险方案。
02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的保险服务水平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但整体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公司服务标准不统一,理赔效率在行业内存在差异,一些客户在理赔过程中可能面临手续繁琐、等待时间长等问题。为了迎接上述挑战,许多保险公司都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并推出了在线客户服务平台及手机应用,期望借助技术手段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
此外,中国大陆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也促使公司在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03
对比分析
新加坡和中国大陆在保险服务水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数字化水平上。新加坡保险公司得益于严格监管体系与竞争环境、服务标准高度一致、理赔速度快、客户满意度普遍提高。相比较而言,中国大陆保险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各企业间服务质量差距很大。
对于客户而言,如果追求更高的服务质量和便捷的数字化体验,新加坡的保险市场更具优势。而且中国大陆保险公司也不断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尤其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提升顾客体验,这对于那些想选择本土化保险的顾客来说,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05
价格、保额及性价比
01
新加坡
由于新加坡的生活成本较高,其保险产品的价格通常也相对较高。不过新加坡保险产品设计灵活多样,顾客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保障范围以达到某种程度的高性价比。尤其对于定期寿险,新加坡的产品以其比较低廉的保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比中国大陆,新加坡的定期寿险更具性价比优势,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新加坡人均寿命较高,保险公司可以更精确地评估风险,从而制定较低的保费;二是新加坡保险市场的深度较大(即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较高),使得保险公司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和保费水平。因此,家庭经济支柱在工作期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保障。
从投资型保险产品来看,新加坡同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种产品使顾客可以把保费足额投入所选基金中,盈亏自负。保险公司每年仅收固定管理费。假如被保险人不幸去世,保险公司将会支付账户余额或者投资本金的101%作为赔偿。新加坡是世界金融中心,为客户在世界范围内投资提供了大量选择,很多资金都是由国际一流财富管理公司提供,比如黑石、坦伯顿、富兰克林、富达等等。所以,对那些想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的用户来说,新加坡投资型保险产品是极具吸引力的。
02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保险产品价格较为低廉,与其医疗费用低廉、市场规模巨大有关。但是从性价比角度来看,由于各公司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各不相同,客户在选择保险公司及产品时需要格外谨慎。
03
对比分析
在保额方面,新加坡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适合高收入群体。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寿险保额应为年收入的11倍,重疾险保额为年收入的5倍。例如,一个年收入50万元人民币的投保人,其寿险和重疾险保额分别应为550万元和250万元。但中国大陆保险产品一般保额都比较低。在一线城市中,寿险的保额一般在200-300万元范围内,而重疾险的保额一般在50-100万元之间,这使得一部分客户很难获得充分的保障。尽管顾客可透过体检来增加保额或是到多个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但是这样做不但增加了费用成本而且也造成保单管理复杂。
相比之下,新加坡保险的免体检保额较高,对于16-40岁的客户,其寿险免体检额度可达100万新元,而体检后保额则没有上限。此外,重疾险的保额最高可达150万新元。
就储蓄险而言,受新加坡总体利率环境影响,保险产品年化收益率比较低。大部分分红保险的年化回报率通常在3-3.5%的范围内,而长期储蓄产品的年化回报率也不会超过4.5%。与此相对照,中国大陆的储蓄险和理财型保险的年化回报率通常落在3.5-4.5%的范围内,而且很多这些产品都是保本的。然而,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在8月2日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从2024年9月1日开始,中国大陆的储蓄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从3.0%降低到2.5%,这将导致储蓄险的收益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