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馮中雲】面對錯誤:新加坡的姿態

2025-01-01

民間的感受是,政府不監督,就會變得arrogant,傲慢自大。

李光耀對新加坡人有一個微妙的觀察。他說,要認清新加坡人是champion grumbler,意思就是,愛挑毛病,愛發牢騷,也不容易討好的選民。

"You know the Singaporean. He is a hard-working, industrious, rugged individual. Or we would not have made the grade. But let us also recognise that he is a champion grumbler.」

完全同意,恰恰是這般不易滿足,才讓新加坡找到奮進的動力。同樣是有這個追求,讓主政者必須戰戰兢兢,不能高傲。

民間的感受是,政府不監督,就會變得arrogant,傲慢自大。

滿臉豆花

身份證風波說實在的,是犯下了原本可以避免,後來可以彌補,卻鬧得滿城風雨,滿臉豆花的憾事。說活該不為過,自找的。

然而怒氣高罵,追究責任之後,回過頭來,看看新加坡政府的堅持不變,倒是有點意思。在社交媒體的強壓下,本來很多不容易的事情,變得更不容易。

先說一個觀察,也是一個姿態:新加坡政府向來勇於面對錯誤。

你可以不認同,但環顧其他政府,誰不出錯?比較一下,別人和自家的處理手法與態度,大家心裡有數。

便宜取悅民意

不論是日本、韓國或是歐美,甚至是新加坡人更熟悉的台灣執政風格,往往政府一出事,政治上的扛責任,通常就是下台一鞠躬。這種操作,便宜有效,也取悅民意。

無論這個下台是逼於無奈,是負責到底,是虛晃一招,結果都一樣。為息事寧人,為向社會大眾交代,為設一道防火牆,救背後更大的利益與主子,總要有人祭旗。

其實,放過不難,事情總會平息,就看執政者臉皮多厚。

在新加坡,出了錯會正視,從不遮掩逃避,這是公道話。李光耀說過:「我並不是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更高的目的。」(I'm not saying that everything I did was right, but everything I did was for an honourable purpose)。

《禮記·大學》里的「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李光耀要世代堅守。

問責是基本態度

問責是民主政治的基本門檻,一人一票,逃不過檢驗。關鍵就在,掌權的人把民意當什麼,拿什麼當尊重。

新加坡政府不可能事事無誤,但出錯後,第一反應是解釋:交代為什麼,出了什麼問題,誰受到影響。隨即解決問題,要怎麼降低損害,要怎麼保障,要怎麼穩住信心。這些內化成姿態,不容牽拖。

英文諺語說: sweep under the carpet,新加坡家裡一般上不用地毯,比較華人的說法是,掃到床底下。

找代罪的人,挖誰的對錯,推搪塞責,這都比較容易,但真的不是我們的行事作風。

出了事,政府不會把問題掃進地毯里,也不會掃到床底下,而是堅定做對的事。有了負責任的政府,才有道德正義的骨架。

不管怎麼做,總是有人會不滿的,這也是政治現實。怕熱別進廚房,更是顛撲不破。

要更理性成熟

攤子要是爛了,擺在那裡,等下一個人接手,不可能解決問題,只不過是轉移焦點。下一個接班的人,通常只想表現出新貢獻,誰會想收拾別人的爛攤子?

所以說,普遍上各地的做法,先是民粹謾罵,各自搶票,再推諉責任,喊人下台止血。

新加坡連反對黨通常都理性,不會隨便,也不會隨之起舞。

整體來說,新加坡的公僕是很負責任的,但是不是偏離了民心,要持續觀察,要時時提點,要眾目睽睽。

要是民間除了冷嘲熱諷和謾罵,無法展現更成熟理性的態度,只會平添遺憾。這一點,確實有提升空間。

 

 

請點擊《城市呼吸》系列報道,閱讀更多文章。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相关文章

  • 蟑螂+細菌超標2000倍!位元組跳動員工集體食物中毒,雲海餚認罪!
  • 駕車逃 險撞抓姦人夫 情夫:他像似要殺人
  • 微軟再裁員9000人!全球4%員工受影響,新加坡員工是否受波及?
  • 鄰以為是食物腐臭 警揭老婦倒斃家中
  • 為鼓勵更多人參與游泳運動 新加坡泳聯推出「全民游泳」計劃
  • 甘榜格南租金上漲引發擔憂 商家流動或衝擊文化特色
  • 親子同樂!人協家庭遊樂園壓軸站在榜鵝歡樂舉行
  • 面對STEM領域挑戰 英蘭妮:社會應助力女性釋放潛能
  • 國民教育演出登場 逾2萬名小五中三生齊聚為國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