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上,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就新馬雙邊關係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新馬兩國仍需時間解決供水、領空管理和海域劃界等長期問題。新馬堅實的雙邊關係可以成為東協合作的重要基礎,讓這個區域組織更強大、更一體化和更團結,以攜手面對區域外更激烈的競爭。
圖源:FACEBOOK
兩國領導人針對長期雙邊問題交換意
今日,第11屆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在吉隆坡召開,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和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在會上討論了供水、飛航情報區和海域劃界等長期雙邊問題。兩國領導人承諾以全面建設性方式進行討論,取得互惠互利的成果,同時確保不影響整體關係。
黃總理隨後在聯合記者會上說,他去年6月對馬國進行訪問,兩國官員至今已針對這三個課題展開良好的討論,雖然取得一些進展,但還沒能解決這些複雜問題。雖然我們希望迅速解決問題,但給官員時間會面、互相溝通、理解彼此的立場,並達成持久且互利的協議和結果也非常重要。
黃總理說,他和安華都致力於真誠對話,以具建設性的方式全面探討問題,同時確保即使存在意見分歧,這些懸而未決事項不會影響整體雙邊關。這也是兩國仍能推進柔新經濟特區和新柔地鐵等雙贏項目的原因。
馬國總理安華表示,兩國應充分考慮各自的要求,達成雙贏的解決方案,這些問題無須等到未來幾十年或是下一次年度峰會才處理。我們同意每季度可以召開簡短的會議來評估,促使技術團隊和專家迅速處理這些問題。此外,新馬應在經貿、能源和數碼等方面,保持積極態度和立場,繼續擴大這些方面的合作。
圖源:FACEBOOK
新馬雙邊關係成東協合作重要支柱
值得關注的是,在全球局勢緊張和地緣政治競爭長期存在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堅實的雙邊關係可以成為東協合作的重要基礎與支柱,讓這個區域組織更強大、更一體化和更團結,以攜手面對區域外更激烈的競爭。
在今日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黃總理被問及新馬兩國計劃如何增強經濟韌性時說,全球挑戰和緊張局勢是促成各方團結、加強雙邊和區域聯繫的強大推動力。
他表示,大家都知道,我們正進入一個全球緊張局勢和地緣政治競爭長期存在的新時代,這個世界正變得更加危險和動盪,而這種局面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因此,找到加強聯繫,在雙贏的基礎上開展合作的方法尤為重要。
近年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一系列合作項目,比如柔新經濟特區、新柔地鐵,以及電力交易、數碼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跨境項目,將能夠加強新馬之間的聯繫。
針對馬來西亞2025年出任東協輪值主席國,黃總理在記者會上重申對此支持,並強調東協的強大、一體化與團結,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要。當今世界,各大經濟體都在談論製造業回流、在岸生產和就近外包,希望將關鍵的項目,設在離自家經濟更近的地方。因此東協必須團結起來,探討如何加強大家的價值與競爭力。
黃總理還強調,新加坡願意支持東協電網等優質項目,加強這個區域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並希望這些項目在馬國的領導下能取得良好進展。
馬國總理安華則指出,相比其他國家,新馬有各自的優勢,應該作為一個團隊開展合作,實現互相幫助和優勢互補。雖然未來充滿不確定且難以預測,但至少我們可以採取足夠措施,在國家層面、雙邊層面,以及更廣泛的東協層面,強化自身的實力。
他還表示,在與東協領導人交流中,他能感受各方都有意識要加強作為區域力量的實力,以應對來自其他地區的不可預測壓力,因此希望能夠通過合作來實現共贏,而不是糾結於分歧和緊張局勢。
新加坡支持馬來西亞新隆高鐵新提案
然而,針對新隆高鐵項目擱淺一事,黃總理坦言,該項目雖然無法按照原定計劃進行,但新加坡願意重新開始聽取馬來西亞的新提案。新加坡對於馬方的新提案保持開放,因為對本國而言,加強新馬之間的互聯互通始終有利。
對於高鐵項目無法按計劃實施,馬國總理安華闡明馬國立場時談到,政府有自身局限,因此必須邀請私人領域參與。馬國政府至少在未來一兩年,致力於解決基本基礎設施、教育、公共衛生和扶貧等懸而未決的優先事項,因此需要推遲高鐵這個巨型項目。
圖源:FACEBOOK
安華提到,馬國交通部正在研究一些提案,也在等待私人企業參與,帶來樂觀積極的貢獻。只有在私人企業全面參與、政府有限參與的情況下,這個項目才能實施。
據悉,新隆高鐵原定2018年動工,但以前總理馬哈迪為首的希望聯盟在2018年上台後,以費用過高為由擱置計劃。馬國政權之後數次更迭,新馬兩國最終在2021年正式終止新隆高鐵計劃。
而安華領導的團結政府在2022年11月上台後,提出重新探討新隆高鐵計劃,但強調必須由私人領域投資,而不是政府資助。據業界估計,這條長約350公里鐵路,預計耗資約1000億令吉(約305億新元)。不過,馬國建築業巨頭馬資源集團去年底宣布退出成功集團領導的新隆高鐵競標財團,引起各方關注重啟計劃會否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