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第17名美國駐新大使在自己的IG貼出今早(1月13日)刊登在《海峽時報》上寫給新加坡的「情書」時寫道:
「任務完成。很快,我將啟程離開獅城,帶著足以回味一生的回憶,還有一顆充滿感激的心回家。謝謝你,新加坡。」
在這封「情書」的第三段,他寫道:
「我會非常非常捨不得獅城,包括這裡的人、食物、文化和這個城市的美麗。但我會帶回家深切的感恩、巨大的驕傲以及十足的樂觀。謝謝你,新加坡!」
他接著感謝新加坡極具遠見的領導人在新美雙邊關係上作為戰略夥伴的主動性、創意和可靠度。
他也感謝新加坡的美國商業社群將高達4240億美元(約5810億新元)的直接外來投資帶到新加坡。這比美國在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疊加在一起的總投資額還高。有超過6000家美國公司將總部設在新加坡,聘請了數千名「小紅點」的員工,並且在美國創造了25萬個就業機會。
不少讀者,包括資深媒體人、《海峽時報》前副總編輯默樂(Bertha Henson),都說這封信行文漂亮,卡普蘭是一名真正的紳士,這種告別方式格調優雅。
夠不夠真情實意,見仁見智吧。要向一名外交官索求真情實意,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較讓紅螞蟻感到意外的是,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官網上關於卡普蘭的完整簡歷(full bio)連結已被清空,似乎說明了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說。
爭議纏身的大使
有報道指出,受拜登政府委任的他在2021年12月走馬上任成為駐新大使前,曾在10年時間裡,給美國民主黨的競選活動捐助了10萬美元(13萬4000新元)。他也因此在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首次獲委派外交職務。
換句話說,卡普蘭在出任美國駐新大使之前完全沒有任何外交經驗。
去年3月初,他甚至被其頂頭上司美國國務院的監察機構在一份審查報告中,列出數條「罪狀」,包括: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里也說,「至少在我看來,他不是美國派來新加坡最糟糕的政務官」。
卡普蘭在他的「情書」開篇強調自己將「靜悄悄」回國,或許就是一種伏筆。
他走後,新一任駐新大使人選成了懸念。
特朗普日後會派誰出任駐新大使,會不會又不委派大使,不好說。
畢竟,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委任的駐新大使柯克·瓦格(Kirk Wagar)回國後卡普蘭來新之前,這個職位曾一度懸空將近五年。
駐新大使來不來或許並非最關鍵,美國的直接投資會不會繼續來新才是重中之重。新美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有多重要,卡普蘭大使已經點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