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来的第一人:一个潮汕女子的传奇逆袭

2025-01-14     缘分     7579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1983年石榴第一个邀请自己的母亲谢菊赴新加坡探亲。母亲的新加坡之行,成为她回故国故乡的前奏。

石榴8岁下南洋开启了另一种人生,母亲的到来,为自己女儿搭建了一座桥,为她人生转折亮起彩虹。生活痛苦也罢,快乐也罢,她离开中国潮州故乡已经27年。被连根挖起迁徙的一棵小树,已经在移植的异国他乡成长。但无论树长得如何高大,枝叶总不忘向根部垂望。母亲探亲离去后不久,她迫不及待紧跟着就回潮州探亲。从此她不绝往来于新加坡和中国,开拓了崭新人生,为她的生命和文学创作注入丰富新鲜养分。

潮州人有经商基因和天分,石榴婚前和婚后,为生计,一直断断续续做些小生意,锻炼了经商才干。回国探亲后,她曾经在中国大陆经营过花岗石生意、开办信封厂,开办茶餐厅,还在新加坡当过房地产中介,经营十年护理院……

2000年石榴的长子被派任新加坡驻沪总领事馆,任教育与文化领事。她作为家属随行,开始长住上海,从此她的人生又翻开新的一页。

中国和新加坡,一个是她的故乡,一个是她的家乡。站在中国的视角,她既是“故乡人”,也是 “他乡人”。乡乡筋脉骨血相连,两国的分量在她心里,几近难分伯仲。在中国,她为地震等自然灾害、为贫困儿童、为家乡办学,不断慷慨捐助。屡获多种殊荣。

在中国生活期间,石榴曾经多次去医院,发现中国缺乏方便病患的全科诊所。新加坡诊所十步一间,满城林立,十分方便。中国人只信仰医院,大病小病,头疼脑热,全往三甲医院挤。

石榴决定把新加坡的全科医疗模式搬进中国。家里的二儿夫妻皆是大全科医生,是她开办全科诊所的有利条件。她以坚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开办了“新宁诊所”。一应经营大小琐细事务,个人一力承担。2016年3月,她的诊所挂牌上市,这是中国第一家上板的医疗门诊,可谓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新宁诊所从一间开到几间,由苏州到常熟,医德医术颇为病患推崇。她既是董事长又是院长,诊所的对外对上关系沟通、聘请外籍医生考核护士,以及日常事务等等,她必须事事操心,诊所是特殊行业,容不得疏忽大意。

她的努力,获得了认可肯定。新宁诊所股份有限公司同菲律宾航空公司、印尼纳宝帝集团、正大企业、盘古(中国)有限公司等九家东盟大企业并列 荣获“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颁发的“中国东盟走进中国成功企业”奖。

事业有成,石榴不忘回馈社会,报答故乡。不仅为地震、为水灾、为贫困儿童不断慷慨捐助,疫情初期更调动全家人采购了304箱抗疫物资运到中国,自己随身携带大量护目镜,从春节刚过的新加坡返回苏州的诊所坚守医者岗位。

因家贫读书少,她对教育尤为热心。1991年以她为代表的海内外贤达乡亲,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捐资建立龙阁小学。之后她便把龙阁小学的继续发展视为己任,不断捐资完善学校建设和设备,建楼铺路,助教奖学,并为小学立“不忘本 不忘责任 不忘求进”的校训。她说“我自幼失学,又离乡离亲人,唯愿乡村有好的学习环境”。

2014年,她提出潮州铁枝木偶戏进龙阁小学的倡议,并不断出资支持。这一举措帮助这项技艺老艺人的生活和技艺的传承,得到和当时龙阁小学校长的积极支持,成立了“龙阁小学潮州铁枝木偶戏学生实践工作坊”和”龙阁小学潮州铁枝木偶戏学生表演团”,石榴特别聘请潮州铁枝木偶戏非遗传承人,亲赴龙阁小学任教。在充分保证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木偶团参加了区、市、省各级政府组织举办的表演和比赛活动。从2015年开始获得市二等奖算起,年年不漏,荣获各种奖项无数,最突出的是获得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和广东省项目式学习一等奖,突出的成绩引来了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在石榴的支持和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龙阁小学成为当地广受赞誉的名牌小学。陆续获得多种荣誉称号:潮安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潮州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学校、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首批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登荣誉称号。

石榴对家乡教育的关心支持,更由家乡龙阁学校扩展到全镇的小学。近年每到儿童节和教师节石榴都出资发奖鼓励,尤其她希望“别人家神”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石榴家务、商务和社会活动繁忙。身在商海,仍心系文苑,始终坚持写新加坡的几个专栏。常为赶稿彻夜不眠。陆续结集成《老潮州》》烛光情》《上海七年》,《别碰那是别人的丈夫》《文化钟点工》《中国故事》,主编《鱼尾狮之歌》《玄奘之路》《品味上海》《品味潮汕》《侨批里的中国情》等等,总计出版 三十多种。并组织邀请海外华文作家作品味上海和潮汕活动。

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和文学创作的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褒扬。高尔基曾说“生活中最大的享受,最高的乐趣,就是觉得自己是为人们所需要的,是使人们感到亲切的。”石榴欣欣然,竭诚尽力忘我地不断贡献社会。

曾经因女儿身和家贫被轻贱的小石榴,于 2015年9月27日受中国国务院侨办邀请,出席了66周年国庆招待会,荣登天安门城楼观夜景。

石榴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令李氏宗族另眼相看,郑重的把她的名字和照片上了李氏家族族谱。族里长辈把两大本沉甸甸的族谱交给她,对石她说“你是700年来,第一个上族谱还有照片的女子。好好珍藏! ”

千百年后,潮汕女儿被宗族丢弃的石榴,终于为自己正位,那只被圈在牢笼中“第六鹿”,经过自己顽强拼搏不懈努力彻底从千百年锁著女性牢笼突围。

三、“语言杂多”:现代与潮汕传统文化狂欢

旧时代潮汕女子悲剧命运的群体形象塑造,主角石榴史传性由家乡、移民南洋后,精雕细描自我解放的奋斗历程,诚如新加坡作家潘正镭所言:“反思女性命运,以达到自我拯救。这个自我,是个人,亦是群体。《别人家神》所承载的,超过一部自传体小说的含量。” [4]

我同作者结识较久,为她作品写过点文章,大致了解她的一些身世和作为,《别人家神》更引起我兴趣的是全书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语言风格;现代和潮州传统文化的和谐共鸣、即巴赫金“语言杂多”的狂欢化,令人拍案叫绝。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