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不少孩童可说是无时无刻都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为伍,眼睛几乎都快要粘到屏幕上。
电子设备能吸引孩童的注意力,现代家长工作繁忙,杂务缠身,手机平板有时难免成为让他们抽身喘口气的“好帮手”。
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屏幕使用频率和幼童的认知发育有极大关联性,过度或不适当使用屏幕,可能导致语言能力低下,注意力无法保持较长时间。
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
养大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避免屏幕过度使用残害国家未来栋梁,家长、学校、政府乃至各大科技公司也都有应尽的责任。
今天(21日),新加坡政府总算给全国家长发布了更新版“孩童屏幕使用指导原则”,
其中几个重大调整,包括了直接建议18个月以下孩童,除了视讯通话,一律不接触屏幕。
指南也明文建议,在校外,3岁至6岁孩童使用屏幕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7岁至12岁孩童则不应超过两小时。
简单来说,这套指导原则越收越紧。
政府推出新版指南,建议家长限制孩童的屏幕使用时间。(联合早报)接触屏幕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部分大脑发育不足旧版的屏幕使用指导原则是在2023年3月推出。
不过,卫生部长王乙康解释,由于在那之后有研究显示,屏幕使用和幼童认知发育有极大关联性,因此当局必须推出更果决及有效的措施,以形塑孩童使用屏幕的良好习惯。
他强调,国内外研究充分证实,孩童人生中的前1000天非常重要。
“这是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他们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政府继“健康SG”计划和“乐龄SG”计划后,推出针对0至12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茁长SG计划。这项全国计划将在幼儿园和学校、医疗机构和社区的支持下,帮助家长培养儿童的健康习惯。
新版“孩童屏幕使用指导原则”的详细内容如下:
18个月以下
但这份指导原则明文建议了屏幕的适当使用时间,或许也是希望能借此让那些允许孩童过度使用屏幕的家长因此产生“内疚感”。
教育部强调,推出更明确的指导原则是“有用的”。
“因为这不仅仅是你(家长)的选择,而是你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伤害。”
过度使用屏幕除了可能影响认知发育,对眼睛健康也会造成伤害。(海峡时报)除了“指导”家长,幼儿培育署也会向本地幼儿园推出更新版“行事准则”(Code of Practice),以管理幼儿园儿童使用屏幕的情况。
准则内容包括建议18个月以下的婴孩不得使用屏幕,以及18个月至6岁的儿童只能在学习时使用屏幕。准则将在今年2月1日生效。
当局会在准则落实首半年提供指导和支持,在那之后,若有幼儿园不遵守相关准则,当局将引导他们停止错误做法。若孩童的健康在过程中受到影响,当局也不排除展开进一步的监管行动,包括给予警告。
除了家长、学校和政府必须各就各位,让孩子节制使用屏幕;提供社媒、娱乐等服务的业者也有责任需要担负。
更严谨的年龄审查尤其必要。
一些相关科技业者已开始推出相关措施,避免本地孩童“超龄”使用部分应用程序。
今年3月31日起,包括苹果和谷歌等公司旗下的应用程序商店将禁止18岁以下使用者下载不适合其年龄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约会软件Tinder及电玩游戏《侠盗猎车手》。
Meta旗下的社媒Instagram也将从今日起在新加坡推出青少年账户。
Meta在文告中指出,未来几个月,满13岁但未满18岁的本地青少年,将自动开始使用青少年账户,目前已在使用nstagram的青少年用户,也将陆续转移至青少年账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