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能吸引孩童的注意力,現代家長工作繁忙,雜務纏身,手機平板有時難免成為讓他們抽身喘口氣的「好幫手」。
然而,近年來有研究指出,螢幕使用頻率和幼童的認知發育有極大關聯性,過度或不適當使用螢幕,可能導致語言能力低下,注意力無法保持較長時間。
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
養大一個孩子需要舉全村之力(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避免螢幕過度使用殘害國家未來棟樑,家長、學校、政府乃至各大科技公司也都有應盡的責任。
今天(21日),新加坡政府總算給全國家長發布了更新版「孩童螢幕使用指導原則」,
其中幾個重大調整,包括了直接建議18個月以下孩童,除了視訊通話,一律不接觸螢幕。
指南也明文建議,在校外,3歲至6歲孩童使用螢幕的時間不應超過一小時,7歲至12歲孩童則不應超過兩小時。
簡單來說,這套指導原則越收越緊。
不過,衛生部長王乙康解釋,由於在那之後有研究顯示,螢幕使用和幼童認知發育有極大關聯性,因此當局必須推出更果決及有效的措施,以形塑孩童使用螢幕的良好習慣。
他強調,國內外研究充分證實,孩童人生中的前1000天非常重要。
「這是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對他們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政府繼「健康SG」計劃和「樂齡SG」計劃後,推出針對0至12歲兒童和青少年的茁長SG計劃。這項全國計劃將在幼兒園和學校、醫療機構和社區的支持下,幫助家長培養兒童的健康習慣。
新版「孩童螢幕使用指導原則」的詳細內容如下:
18個月以下
但這份指導原則明文建議了螢幕的適當使用時間,或許也是希望能藉此讓那些允許孩童過度使用螢幕的家長因此產生「內疚感」。
教育部強調,推出更明確的指導原則是「有用的」。
「因為這不僅僅是你(家長)的選擇,而是你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傷害。」
準則內容包括建議18個月以下的嬰孩不得使用螢幕,以及18個月至6歲的兒童只能在學習時使用螢幕。準則將在今年2月1日生效。
當局會在準則落實首半年提供指導和支持,在那之後,若有幼兒園不遵守相關準則,當局將引導他們停止錯誤做法。若孩童的健康在過程中受到影響,當局也不排除展開進一步的監管行動,包括給予警告。
除了家長、學校和政府必須各就各位,讓孩子節制使用螢幕;提供社媒、娛樂等服務的業者也有責任需要擔負。
更嚴謹的年齡審查尤其必要。
一些相關科技業者已開始推出相關措施,避免本地孩童「超齡」使用部分應用程式。
今年3月31日起,包括蘋果和谷歌等公司旗下的應用程式商店將禁止18歲以下使用者下載不適合其年齡使用的應用程式,例如約會軟體Tinder及電玩遊戲《俠盜獵車手》。
Meta旗下的社媒Instagram也將從今日起在新加坡推出青少年帳戶。
Meta在文告中指出,未來幾個月,滿13歲但未滿18歲的本地青少年,將自動開始使用青少年帳戶,目前已在使用nstagram的青少年用戶,也將陸續轉移至青少年帳戶。
同時,Instagram的年齡驗證機制將加嚴,任何疑似不滿18歲的用戶,都須上傳身份證照片或自拍視頻,以確認年齡。
早前更傳出新加坡政府有意跟進澳大利亞的做法,禁止16歲以下孩童使用社媒。
澳洲去年通過了禁止16歲以下孩童使用社媒的法律,預計於今年稍晚落實。
數碼發展及新聞部政務部長拉哈尤1月7日在國會回應議員提問時提到,我國政府正與澳大利亞和各大社媒平台接觸,以探討新加坡下一步該怎麼做,包括研究強制限定社媒使用年齡的有效性。
為了能讓孩子能好好長大,避免他們被螢幕剝奪應有的童年成長機會,確實需要多費一番心思,傾「全村之力」才有可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