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出海】为何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有助于加快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2025-01-31     静姝     4210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各国对新能源需求持续扩大。近年来,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中国新能源出海已成趋势,锂电、风电、光伏、氢能厂商纷纷出海。

其中,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建设电池厂;比亚迪计划在匈牙利建立电池组装厂;远景动力在法英两国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为雷诺等企业转型提供支持。

此外,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光伏企业,则在东南亚配置生产基地,形成了海外一体化产能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远景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布局风机工厂等。

【中国产业出海】为何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有助于加快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图源:档案图库

中国新能源对全球低碳转型贡献卓著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出海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卓著。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2022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加上中国国内的减排量约22.6亿吨,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

中国新能源的全球贡献,还体现在增加优质供给让全球消费者受益、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等方面。据公开信息,截至目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与此同时,通过技术转让和项目本地化普及技术进步,中国新能源企业积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合作方培育经济新动能,如赞比亚光伏电站、泰国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首期400兆瓦等项目纷纷实现并网发电等。

【中国产业出海】为何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有助于加快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图源:档案图库

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已建成了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体系,为全球贡献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过去十年间,中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中国新能源企业也纷纷重视本地化发展,与当地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同时通过在海外市场本土化经营,包括产品、服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等方面的本土化,提升境外主体市场竞争力。

如隆基绿能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俄亥俄州建设年产能为5吉瓦的组件厂;远景2023年与英国领先的电池储能开发和运营商HEIT合作,为其在英国Wormald Green等地提供的电池储能系统项目,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标杆项目。

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出海区域

上文所述,中国新能源出海正是风光无限之际。那从出海区域来看,中国新能源海外市场分部如何?我们首先看下欧洲市场。欧洲是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阵地,对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品需求旺盛,且有较为完善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体系。

如德国,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和购车优惠措施,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德国市场有一定的发展空间。2023年,中国对欧洲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显著,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在欧洲多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

其次在美国市场方面,尽管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企业设置了诸多贸易壁垒,但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美国在新能源发电、储能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需求,如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成功,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部分中国新能源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在美设厂等方式,试图突破贸易壁垒,进入美国市场。宁德时代虽在与福特的合作中遭遇联邦层面阻力,但仍在积极探索合适的进入方式。

【中国产业出海】为何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有助于加快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图源:法新社

再看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迅速,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政策环境较为友好。泰国、印尼等国家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如广汽埃安在泰国建立智能工厂,既可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又能辐射周边国家。

最后就是中东市场,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实现经济多元化转型。阿联、沙特等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中国新能源企业在中东市场主要通过合资建厂、项目承包和技术输出等方式参与当地能源转型,如隆基绿能在阿塞拜疆打造的大型光伏项目。

中国新能源产业出海动因与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新能源企业之所以纷纷出海淘金,其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企业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以消化过剩产能,实现规模经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