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谙中文,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国寻根,“想知道祖先从哪里来”

2025-03-02     静姝     3802

即使不谙中文,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国寻根,“想知道祖先从哪里来”

游氏家族在乡亲的带领下,参观村尾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受访者提供)

从三个国家出发到古田

相较于何谦训的轻车熟路,55岁的媒体工作者游万贵是自己先去探路,再组团带领20多名同辈前往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凤都镇村尾村。

游万贵的祖父曾回家乡两次,二战后生意失败,家族再也没有人回去过。和他交情甚笃的堂哥在数年前去世,生前未曾到过古田祖籍地。游万贵希望替堂哥完成认祖归宗的心愿。

去年3月中他几经辗转,联络上住在当地的姑姑游文芳,自己先去村尾村确认,回到新加坡后开始策划寻根团。

行程定在去年4月8日至14日,86岁的姑姑游瑞宝是祖父唯一仍在世的孩子,最能见证当年祖父的忆述。其他同行者多数是游万贵的同辈。10人来自马来西亚,8人来自新加坡,4人来自加拿大,三组人从不同国家出发,最后在古田汇合,一起前往村尾村。

即使不谙中文,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国寻根,“想知道祖先从哪里来”

宁德市古田村尾村党支部领导以道地福州菜招待游氏乡亲。(受访者提供)

游万贵忆述:“巴士一到他们就放红炮,村里也张挂红旗。村里党支部的领导还以当地美味佳肴招待我们。”当地的福州菜和新马有些不同,分量大且不讲究摆盘,但都是就地取材,有机天然,健康鲜甜。

即使不谙中文,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国寻根,“想知道祖先从哪里来”

游万贵(左七)带着姑姑(左八)、五婶(左六)和其他同辈,参观当地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受访者提供)

他们也参观了附近的“五栋厝四”历史建筑、古田临水宫,以及食用菌种植地和加工厂。古田是中国食用菌生产规模最大县,银耳产量占全国九成以上,让游氏一行人引以为傲。

祖先是雍正年间进士

在这一次寻根过程中,游万贵(第22世)和亲人到上山祖墓祭拜才得知,第16世的游有标和第17世的游光亮(游有标长子)都是雍正年间进士,游光亮还是正八品官。“五栋厝四”是游光亮留下的典型闽东传统合院式大厝,共有五栋厝,游万贵这一系来自二栋。

即使不谙中文,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国寻根,“想知道祖先从哪里来”

从墓碑右边所刻的“考雍进士光亮游”,可知游氏先辈学富五车,光宗耀祖。(受访者提供)

所以第20世的游邦仁(游万贵祖父)家境富裕,有许多田地和店屋可收租。霍乱肆虐期间,家人送游邦仁到古田打疫苗。之后村尾村被封锁,他无法返乡,就跟着招募农工的牧师坐船到马来西亚实兆远(约1903年)。从此游邦仁在实兆远开枝散叶,靠酿制酱青起家。

游万贵说:“回到祖籍地,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对自己出自书香世家感到非常荣幸。这一趟解开我们很多谜团,知道祖先怎么从古田到实兆远。另外,原来我们名字中间的字是有传承意义的,村里还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叫游万X。”

即使不谙中文,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国寻根,“想知道祖先从哪里来”

村尾村有200多户人家,以务农为主。(受访者提供)

村民正在编写族谱,也准备修建祖坟,游万贵和亲人当下合捐3万元人民币(约5500新元)。今年清明游万贵计划再回祖乡一趟,时机成熟时就带年轻一辈前往,希望后人会继续保留清明节尊亲敬祖的传统。

即使不谙中文,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国寻根,“想知道祖先从哪里来”

蔡家梁2018年独自出发寻根,在祖籍地澄海西门的祠堂前留影。(受访者提供)

找到祠堂但族谱无祖辈名

何家和游家组织大型家族寻根团,蔡家梁(55岁,医疗零件制造公司首席营运长)则是只身带着曾祖父母的画像,到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寻根。过程几经波折,说没收获也不尽然。

即使不谙中文,这些新加坡人也要到中国寻根,“想知道祖先从哪里来”

蔡家梁从曾祖父母的画像,推测他们应该是大户人家。(受访者提供)

20年前蔡家梁的五叔送来从木箱翻出来的曾祖父母画像,泛黄且有霉味,这两幅画像是祖母从澄海家乡带来新加坡的。

蔡家梁托人送到中国修复,回来的画像让人眼前一亮。他说:“曾祖父炯炯的眼神散发威严,带着小帽,穿着气派,应该是大户人家,甚至是达官贵人。父亲说要在画像旁写下他们的名字,可是我们四处打听,都无法找到他们的名字。”

2012年他在报章上看到济阳蔡氏公会简史,得知祖父蔡惠臣是战后公会发起人之一,萌生寻根念头。经过几年打听,他得知祖父有可能来自“澄海西门名贤祠”。

2018年正好手上工作告一段落,蔡家梁于是展开“大海捞针”的寻根之旅。来到澄海后,他以还算流利的潮州话,从联谊社打麻将的长者,大门深锁的树强学校,到港口社区一路打听,最终通过“四马拖车”这个关键词找到突破口。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