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郵政的公告,本月底(3月31日),設在全島40個地點的18000個郵政信箱將徹底停止服務。
圖源:新郵政官網 90年代郵遞員老照片
新郵政在去年12月初推出了PRIVY數碼化郵件管理服務,來取代郵政信箱。這些從1929年就開始服務的鐵皮匣子,曾經裝過南洋華僑的匯款單、書信、錄取通知書,作為重要的聯絡渠道之一,已經悄然完成了歷史使命。
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1858年,郵局成為英國海軍部的獨立部門
郵箱的消失不是孤例,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那些曾經陪伴多年,卻漸漸消失的老面孔。
90年歷史的黃頂德士即將告別新加坡
黃頂德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當時由於交通系統尚未發達,人們更願意選擇德士作為出行工具。德士當時分為兩類,一類是持有德士執照的黃頂德士,另一類是非法霸王車。由於非法霸王車問題嚴峻,給黃頂德士司機的生計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因此在1970年代,新加坡政府進行了德士政策的重大改革,對黃頂德士的運營方式帶來了深遠影響。過去,黃頂德士是由個人擁有和運營的,但隨著政策的變化,不再頒發個人德士執照。此後,新的德士司機只能透過職總——康福德士公司(NTUC-Comfort)獲得執照,不再允許以個人名義運營黃頂德士。
最後一戰——182年歷史的克蘭芝馬場
去年10月5日,最後一場新加坡金杯賽在萬人見證下圓滿落幕。最後一場賽事,從上午11點一直進行到晚上6點,涵蓋十場比賽,吸引148匹賽馬參賽,總獎金超過200萬新幣。
這意味著,有著182年賽馬歷史的新加坡賽馬公會正式解散,占地120公頃土地的克蘭芝馬場即將換新顏。
新加坡賽馬公會比新加坡歷史還長、也是新加坡唯一的賽馬俱樂部。已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兩次到訪克蘭芝馬場,賽馬公會以她的名字命名比賽作為紀念。
新加坡最後一個「城中村」
早期的新加坡人,住在木質的亞答屋裡,大約20-30戶人家組成一個小村落,這就是甘榜(馬來語Kampong的音譯)。
在這些甘榜里,沒有像樣的道路,剛不用說上下水,直到1960年代的兩場鋪天蓋地的大火,燒滅了兩萬人的家,卻點燃了政府規劃居住環境的激情,伴隨著新加坡著名的組屋制度,一個個甘榜村落被拆除,一批批村民走進了現代化的房屋。
近半個世紀過去以後,新加坡所有的甘榜村落都已經拆除重建,只剩本島的Lorong Buangkok羅弄萬國,以及新加坡離島,烏敏島。
也許電子支付會覆蓋最後一個街邊椰漿飯攤,新郵件的提示音也會取代鐵皮盒子刺耳的開關聲。不過,新加坡的故事需要更多「記憶存檔點」。在忙碌的生活中,你還注意到有哪些漸漸成為了歷史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共建大家的記憶。
Alex丨編輯
Alex丨編審
網絡資料整理丨來源
網絡資料整理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