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骗走百万巨款,骗子仍与Jane保持联系,要求她继续每日四次报备。期间,Jane多次询问款项去向,称需钱还新房贷款,起初骗子还敷衍安抚,1月24日后便不再回应。Jane却依旧按要求更新信息,直到2月4日,连续10天毫无回音,她才惊觉可能被骗。两天后,她向警方报案。
Jane哭诉自己的 “愚蠢”,最终向子女和丈夫坦白一切。三个儿子暖心安慰,主动提出承担新房装修费用。“他们说‘不管怎样,你还有我们。钱没了还能再挣,你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经历此番磨难,简感慨骗子就像 “猎人”,善于揣摩受害者情绪,像 “邪恶的心理医生” 般寻找 “攻击” 破绽。她建议大家千万别让骗子掌控情绪。
04
新加坡防骗举措
法律保障与全民防范刻不容缓
在新加坡,今年初通过的一项新法律赋予警方权力,可责令银行限制潜在诈骗受害者的交易,Jane认为若此法早实施,或许能帮到像她这样的受害者。
为预防此类诈骗,新加坡警方与各机构不断强化宣传
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社区讲座等多种渠道普及常见诈骗手段,像这种假冒政府官员诈骗便是重点案例;
另一方面,银行也加强对异常转账的监控预警,一旦发现可疑交易,及时与客户核实或向警方报备。民众自身更要时刻警惕陌生来电,涉及钱财转账、个人信息提供务必谨慎核实,遇到可疑情况第一时间联系警方或反诈骗中心。
简选择放下损失,将其当作 “慈善捐款”,并相信善恶终有报。她的遭遇警示著每一位新加坡居民,诈骗可能就在身边,防范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
只有警民携手、全民防范,才能筑牢防骗壁垒,守护好自己的 “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