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是新加坡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元老和创始人之一。自1959年至1990年,李光耀连续31年担任新加坡总理一职,1990年后转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于2011年正式退休,2015年因重症肺炎医治无效去世。
今年是李光耀逝世的10周年,新加坡全国上下举办了多种纪念活动,来纪念他的功绩。那么为什么在逝世10年之后,新加坡人还对他念念不忘,他对新加坡的贡献具体有哪些呢?
(1)成立人民行动党,成功争取新加坡独立 李光耀自幼成绩优异,毕业于新加坡著名的中学莱佛士书院,并于二战后赴英国留学,于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以双重一等荣誉学位,名列榜首毕业,并取得律师资格。
自1950年起,李光耀就开始加入了促进马来亚和新加坡地区独立的组织,并在回到新加坡后,代表劳工与殖民政府谈判,着手建立群众基础。1954年,李光耀与一些从英国回来的华人、当地受华文教育的左派学生和工会领袖成立人民行动党,并顺利在1955年选举中当选立法会议议员。
在李光耀等人的领导下,人民行动党逐渐获得新加坡多数公民的支持,并在1959年的新加坡自治邦选举中成功获得了第一大党的地位,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开始了对新加坡的管理和改造之路。
李光耀最初认为新加坡面积狭小,人口数量少,无力自主维持独立地位,要发展必须要背靠马来半岛和海峡地区的支持,因此他积极促成马来西亚联邦的成立,并于1963年,作为马来西亚联邦下的一个州,正式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去。
为了实现与马来人主导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合作,李光耀不惜与新加坡的左派势力决裂,拘捕了多位持左翼观点的政治人士、新闻记者和学生,以及潜藏在新加坡的多位马来亚共产党高层人员。
(2)新马分裂后,维持新加坡国家安全 新马合并后好景不长,由于经济结构,种族结构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新加坡自治邦政府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并最终导致1965年新加坡被迫从马来西亚联邦中独立出来,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面对新加坡被迫独立的现状,和周边国家不甚友好的国际环境,李光耀一方面迅速寻求国际社会的承认,于1965年9月加入联合国,于1967年8月联合创始了东南亚国协,并迅速缓和了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坚定的靠向西方,强化与英国和美国的关系,通过维持英国和美国在新加坡的军事存在,保证基本的国家安全,同时引入全民兵役制,持续投入强化新加坡自身的武装力量,至今新加坡的军事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在东南亚仍排名前列。
(3)发展经济,打造东南亚经济奇迹 李光耀秉承实用主义的发展策略,他深知只有稳定的经济才是新加坡和平发展的最重要保障。在他和新加坡政府的管理下,新加坡的经济一方面重视本土的制造业产业,一方面大力推行国际化,吸引全球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基地,并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诸如德州仪器(TI)、惠普(HP)和通用电气(GE)等全球巨头企业的长期投资,为新加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培养了新加坡的国际商业文化,新加坡也成为东南亚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李光耀对新加坡的环境治理极其重视,花园城市的标签就与他密不可分。花园城市既可以塑造新加坡的国际形象,吸引商人和旅行者,同时也可以维持环境,减少新加坡对别国(马来西亚)的水资源依赖。
他推行精英教育政策,通过严格的考试分流制度,挑选新加坡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政府部门,并给予高薪,但同时他也设立了严格的反腐败制度,对政府和商业部门进行监督。
(4)退而不休,赞誉与争议并存 1990年李光耀虽然退休,由吴作栋接任新加坡总理,但他仍然以内阁资政等身份积极参与国事。他的儿子李显龙担任新加坡总理后,李光耀家族和新加坡的关系也是国际和新加坡国内时有讨论的议题。
直至2011年以后,他公开表示自己不再介入新加坡政治,这一议题才稍有平息。
事实上李光耀本人并不讳言自己对政治反对派的压制,他的威权主义倾向直至现在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新加坡的政治体制和发展。哪种政治体制和发展方向更为正确,可能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议题。
至少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在李光耀的管理下,新加坡取得了建国之时难以想像的进步,这大概也是他逝世10年之久,新加坡民众依然对他念念不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