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今天(28日)出席測試中心的開幕儀式。
許連碹博士指出,在測試中心啟用前,我國主要依賴海外測試中心進行列車和系統測試,但這些設施無法完全模擬本地運營環境。
她說:「海外測試中心雖有幫助,但無法複製新加坡的實際條件,例如氣候就與歐洲或中國供應商所在地大不相同。」
此外,我國仍需在運營軌道上進行額外測試,占用珍貴的工程時間,因為每一晚運營中的地鐵線只有約三小時的時間可以進行維修工程,給鐵路工程師帶來巨大壓力。中心的啟用將有助緩解這個問題,讓新列車和系統能在受控環境下完成測試,減少對現有線路的干擾,提升軌道交通的可靠性。
測試中心從2021年開始建設,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在2023年11月竣工,包括一條2.8公里長的高速測試軌道。這條軌道設計平直,以最小的曲率和坡度,讓列車可達到最高時速100公里,以進行牽引和制動測試。自2023年11月以來,新的環線列車已在這裡進行測試和調試。
第二階段現已完工,新增兩條測試軌道。其中一條是2.8公里長的性能與綜合測試軌道,配有S形分支軌道,用於列車綜合測試。另一條是三公里長並有斜坡的耐力環形測試軌道,供列車進行累計里程測試,以驗證系統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三條測試軌道兼容地鐵網絡中不同的信號及通信系統。其中,高速測試軌道同時配備第三軌供電系統及高架導電軌供電系統,可滿足不同地鐵線路列車的測試需求。
此外,中心內設有三層樓高的行政大樓、運營控制中心大樓,以及維修與翻新車間。這不僅能讓列車進行日常檢查,也可用於列車中期翻新升級。
中心獲建設局綠色建築標誌白金認證隨著本地軌道交通網絡不斷擴展和升級,鐵路測試中心將在提升鐵路系統可靠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許連碹博士說,過去,新加坡需依賴海外設施進行列車測試,或在運營軌道上利用有限的工程時段進行調試。中心啟用後,列車和系統測試可在獨立環境中全天候進行,避免影響正常客運服務和維護工作。
中心不僅能測試信號、通信、供電及綜合監控系統,還可在列車正式投入運營前,對各類鐵路系統進行全面檢測,從而提高整體軌道交通的可靠性。
除了列車測試,鐵路測試中心還將成為軌道行業的研究與創新中心,為陸路交通管理局、鐵路運營商及軌道設備製造商提供實驗平台,助力新技術與系統的開發。這不僅能提升本地鐵路行業的技術實力,也為本地軌道工程師提供更多培訓和發展機會,進一步強化運營與維護能力。
鐵路測試中心已獲得新加坡建設局綠色建築標誌(Green Mark)白金認證,其設計和運營融入多項節能措施,包括智能照明控制、太陽能光伏板及混合冷卻系統,以減少能源消耗。此外,測試中心還設有腳踏車停車位及有遮蓋步行道,鼓勵步行和騎行,推動綠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