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視界新聞網》記者在老婦兒子陳俊和鄰居雲女士的帶領下,來到這間已空置約兩年的三房式組屋。
記者踏入位於亨德申彎第105座這間組屋單位時,一陣潮濕和發霉的酸臭味撲鼻而來,整個單位濕氣極重,空氣悶濁。
屋內大部分家具因泡水受損已被搬走,靠近廚房的客廳地面擺滿大大小小的盛水容器,天花板不斷滴水,連燈管也被迫拆除。
記者也注意到,主人房的柚木地板因吸入水份發脹爆開,另一間房的牆上到處是黴菌。基本上整間單位的牆壁和天花板留下泛黃水垢。
老婦54歲的兒子陳俊透露,父母親在這個單位已住了50年之久,第一次漏水是在四年前,廚房的鐵質水管破了一個大洞,大量的水如瀑布般流出。
當時他們已換過廚房被水泡爛的櫥櫃,也曾裝修翻新過,沒想到過了兩年後漏水情況再度發生。
曾自家找問題 最後發現是樓上單位造成「起初我們在自己的家找問題,也向建屋局投訴過,直到最後發現是樓上造成的。」
他表示,記得有一年因忙著準備過年,建屋局便建議打聚氨酯注射劑(PU injections,也稱為防水針)。但由於滲水問題反覆出現,至今已打了六七針防水針,情況仍未改善,屋子已不適合居住,年邁的母親只能搬走。
「我不明白,有關當局說樓上不配合。其實之前我有跟樓上的屋主溝通過,我提出哪怕裝修費我願意付100%,但等到真的要修時,對方卻反悔了說不信任當局,之後聯繫就斷了。」
他無奈表示,這些年來他聯繫當局多次,也找過議員,但每次得到的都只是相似的回應,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只能陷入漫長的等待。
「你能想像一個80多歲的人,每天還要回來清理容器里的積水,擔心滋生蚊蟲,還得害怕觸電。」
鄰戶開始出現類似情況與此同時,隔壁單位的廚房天花板角落也在去年9月份開始出現水漬,短短的三個月內,水漬情況迅速蔓延。
50歲的鄰居雲女士說,如今空氣中開始瀰漫出一股潮濕、發酸的異味;廚房櫥櫃也因受潮無法再儲放食物,只能清空。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她也已聯繫建屋局反映情況。
建屋局第一次派人下來視察是在聖誕節前後,之後也陸續來過幾次,但情況始終未獲解決。
「據我所了解,隔壁打了防水針後還是有漏水,我便拒絕這個建議。」
據記者了解,聚氨酯注射劑一般只是作為暫時緩解滲水問題的措施,並非長遠的解決方案。
雲女士也曾經和不同的人上樓拜訪過該單位屋主,但對方都不願意配合修理,說屋子舊了這樣敲會裂,還表示收到律師信也不怕。
「這個家,不能住,不能租, 不能賣。」
記者嘗試向樓上的住戶和住在同一棟樓的母親了解情況,但敲門多次後無人應答。
建屋局證實漏水情況源自樓上單位建屋局早前回復媒體詢問時證實,漏水的情況源自陳俊樓上的單位,相信是由於防水層老化導致。
發言人表示,建屋局人員曾在去年1月到樓上單位廚房的排水口進行局部修復工作。
原定同年3月在廁所進行的額外維修工作則因為屋主一再拒絕讓維修人員進入,至今都未能進行。
建屋局在過去一年,曾經多次嘗試聯繫這名屋主,並在2024年4月至11月間發出四封律師函,要求對方配合,但他仍然堅稱漏水情況與他的單位無關。
不僅如此,建屋局也聘請外部承包商,用微波掃描技術,透過混凝土檢測受滲水影響的範圍,證實樓上那個單位確有水滲入周圍住戶的跡象。
期間,基層領袖也介入調解,甚至願意主動承擔維修費用,但最終仍無功而返。
由於漏水問題必須獲得樓上單位屋主的同意,建屋局人員才能進入屋內展開維修工程,因此問題至今難以解決。
建屋局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建屋局表示,已用盡所有方法與樓上單位屋主溝通,當局目前正在整理技術報告,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強制要求屋主履行維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