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紧急喊停:这类广告禁止出现在校门口

2025-04-11     静姝     3125

2025年2月5日,新加坡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在国会口头答复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文佳礼博士、杨厝港单选区议员叶汉荣、武吉班让单选区议员连荣华、义顺集选区议员陈浍敏有关补习支出增长对教育公平影响及政策应对的问题。 以下内容为新加坡眼根据国会英文资料翻译整理:

文佳礼博士(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询问教育部长:根据最新政府家庭支出调查,2023年新加坡家庭私人教育支出达18亿新元且持续增长,教育部将采取何种措施应对补习支出攀升对教育公平的冲击,尤其关注低收入家庭学生?

叶汉荣(杨厝港单选区议员)询问教育部长:

(a)鉴于不同收入阶层家庭补习支出差异显著,教育部是否预见高收入家庭通过教育资源优势加剧社会不平等?

(b)是否评估此趋势对社会流动性的长期影响?

(c)拟出台哪些政策缓解负面影响?

颜晓芳(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代表教育部长):议长先生,请允许我合并答复第7、8题。

统计局《2023年家庭支出调查》显示,全国家庭补习支出增速与家庭总收入增幅及补习类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基本一致。教育部(MOE)注意到家长选择补习动机各异:部分学生确需学业支持,亦有学业达标者跟风补习。过度补习可能削弱学习乐趣、挤占全面发展时间。如果学生难以承受补习带来的额外要求,补习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教育部已对政策进行了调整,不再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并拓宽了成功的定义。但是,如果不转变观念,这些举措就不会奏效。我们必须将重点从让孩子们仅凭学习成绩与他人进行过度竞争,转移到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全面发展,同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和优势,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正如文佳礼博士和叶汉荣先生所强调的,监督事务司的数据还显示,不同收入五分位数的家庭在学费支出方面存在差距。这与全球趋势一致,即条件较好的父母会利用他们的资源和网络支持子女的发展。他们为子女报名参加更多或更昂贵的补习和学费,希望以此帮助子女完成学业。教育部无法干预这些个人决定。

但是,无论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如何,教育部都将一如既往地确保我们的教育体系为所有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

为此,教育部投入了大量资源,为有更高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例如,我们的学校通过学习辅助计划(Learning Support Programme) 和 数学学习计划(Learning Support for Mathematics),为需要更多支 持的中小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业辅导,帮助他们打好识字和算术基础。[请参阅 “教育部政务部长的澄清”,《官方报告》,2025 年 2 月 5 日,第 95 卷,第 151 期,通过书面声明更正部分。]

学校还与志愿者和自助团体合作,提供负担得起的学术支持。其中一个例子是 “协作补习计划” (Collaborative Tuition Programme),该计划为学生,尤其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学费补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 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肯定了我们的努力。我们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等核心领域以及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表现均优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

议长先生,仅凭教育部一己之力是无法提高社会流动性的。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与那些条件较差的人分享我们的资源和网络,拓宽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减轻学业压力,并承认那些拥有不同技能和天赋的人所做的贡献。

议长:有请文佳礼博士发言。

文佳礼博士(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谢谢议长先生。感谢政务部长的答复。我很高兴听到我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认为必须补习的观念。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外,教育部是否正在研究这种补习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压力水平的影响?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这种观念的转变。

我的下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我如何听说对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支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中等收入的家庭认为他们的孩子需要支持。请问教育部是否有措施解决这些家庭的问题和关切?

颜晓芳(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代表教育部长):教育部当然也关注过度依赖补习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如果补习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和理解,反而剥夺了他们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宝贵时间。因此,我们肯定会积极开展研究,并与合作伙伴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

至于支援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方面,我们的确有广泛的支援。事实上,我们已经增加了向学生提供的助学金,即使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总体而言,我们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支持,即使是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

我想说的是,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及其家长对学费的需求。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寻求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我们塑造过于强调学业成绩的观念,并拓宽学生成功的定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