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长:有请叶汉荣先生。
叶汉荣(杨厝港单选区议员):谢谢议长。谢谢政务部长的答复。我有两个补充问题。教育部是否进行或考虑进行纵向研究,以追踪不同收入背景的学生的长远成绩,特别是他们接受私㆟补习的机会及随后的社会流动性?
其次,有没有努力建立信心,使人们相信我们的公共教育系统有能力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不需要外部的求助,如私人补习?
颜晓芳(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代表教育部长):为配合政府保持社会流动性和减少不平等的主要优先事项,教育部对来自各收入阶层的学生在人生各主要阶段的教育进展情况进行监测。与其他国家类似,我们观察到社会经济地位与教育成果之间存在相关性。不过,在某些领域,差距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例如,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中,如今每10名学生中就有9名升入大专院校,而在2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5%。
关于这位议员提出的第㆓个问题,即提高家长对本国教育制度的信心,我认为家长普遍相信本国的学校正为学生提供优势教育。但与此同时,我认为正在发生的是竞争的概念,即进入好学校和好课程的概念,这也许低估了个别学生的独特才能和兴趣。我认为这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我们寻求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议长:有请连荣华先生提问。
连荣华(武吉班让单选区议员):议长先生,上个月(1月2日)是小一学生开学的日子,当时我在选区内的一间小学门外,遇到一些家长。当我和一些家长聊天时,我看到一对夫妇在我们周围散发传单,我很好奇他们在散发什么。很快,我就发现他们在散发补习传单。
我对此感到非常不安,并向那对散发补习传单的夫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他们不应该在小学生开学第一天就这样做。我们不希望在小一开学第一天给家长和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竞争和压力。我告诉他们,也许以后,如果学生确实有一些较弱的科目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许他们可能需要一些补习,但我仍然相信学校有能力帮助较弱的学生。我说完这些话后,那对夫妇就离开了。
请问政务部长,是否有任何常规指示,或教育部会不会发出常规指示,劝谕补习机构不要在校外进行这类补习销售活动,尤其是在小一学生开学的第一天?
议长:非常好,连先生。有请政务部长颜晓芳答复。
颜晓芳(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代表教育部长):感谢连荣华先生的补充提问。我们注意到一些补习中心采用不良的广告手法,迎合家长的焦虑和害怕错过的心理。我们并不支持这些做法。我们认为这会诱使家长为子女报读补习班,对健康不利。我们的学校当然也不支持这种做法。我们正在研究如何阻止补习中心这样做。我们现正检讨有关程序。 议长: 最后一个补充问题。有请义顺集选区议员陈浍敏女士。
陈浍敏(义顺集选区议员):谢谢议长先生。我想向颜晓芳政务部长提问,感谢她的澄清。就在一月份,我也遇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有家长告诉我,他们发现自己的小一孩子在开学第三周被发现在某一科目上比较薄弱,因此被分到了一个较小的小组,在这一科目上得到了额外的支持。
虽然我理解教育部正试图更早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但我想请问政务部长,我们急于在学生小学阶段的这么早的阶段就找出他们的弱项或强项,教育部在向家长和孩子们发出什么样的信号?前提是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表现得更好或迎头赶上,而这一前提的背后是一种竞争意识。
教育部是否有计划检讨其课程进度,看看我们是否有必要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把这么多的信息和知识塞进他们的生活,并检讨我们为什么要逼迫我们的学生完成学业并达到某种期望,即他们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数学或文学技能水平,以及我们是如何为此制定基准的?新加坡这种强化学习步伐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颜晓芳(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代表教育部长):我感谢陈浍敏女士的补充提问。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如果我们只在儿童生命的头几年匆匆忙忙地学习,那是无济于事的。学习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次,我们还认识到,即使在学前阶段,我们的孩子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阅读、沟通和生活技能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学校里,如果我们发现某些孩子在基本的读写或计算技能方面似乎比较薄弱和落后,出于关心和关注,教师会希望让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并与他们一起支持学生的学习。我们明白,有时一些家庭可能没有资源或能力,因此,我们为需要更多基础技能支持的小学生制定了专门的学业干预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 “阅读辅导计划 ” (Reading Remediation Programme )和 “数学学习支持计划” (Learning Support for Mathematics),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树立了信心。这些计划通常学生人数较少,并有特殊的额外资源,而且是在征得家长同意并与家长合作的情况下实施的。这绝不是要求家长送孩子去上更多的学。如果说有什么目的的话,那就是为了提高家长的认识,以便及早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英文质询内容:
Dr Wan Rizal asked the Minister for Edu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the latest Government survey on household expenditure which found that families in Singapore spent $1.8 billion on private tuition in 2023, an increase from previous years, what measures are being taken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that rising tuition expenditure has on educational equity, particularly for students from lower-income households.
Mr Yip Hon Weng asked the Minister for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disparity in spending on private tuition between households of different income quintiles (a) whether the Ministry foresees a widening of social inequality as higher-income families gain disproportionate access to educational advantages; (b) whether the Ministry can share its assessment of the long-term implication of this trend, particularly on social mobility; and (c) whether any policies are being considered to mitigate these eff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