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老龄化挑战到医疗可持续方案,新加坡卫生部高层最新访谈全记录

2025-04-13     静姝     3410

新加坡,以卓越医疗保健闻名,国民长寿,平均寿命超83岁。然而,在人口老龄化浪潮下,医疗保健需求攀升,成本逐年递增,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近日,副总理颜金勇(领导卫生部十年)与卫生部长王乙康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深入探讨医疗保健融资议题。以下为大家详细梳理10个核心问题及解答。

01 为何新加坡不像众多发达国家那样提供免费医疗?

颜金勇说

世上并无真正免费的医疗,医疗服务的提供需药物、设施、医护人员等多方面成本支持,最终买单者是纳税人。新加坡构建了全面的医疗保健支付系统“S + 3Ms”,即政府补贴加上保健储蓄、MediFund和MediShield,以此保障医疗的可负担性。同时,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对控制整体成本非常重要性。

王乙康说

免费医疗易致民众缺乏使用纪律,需求激增。如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简单X光检查等待时间长达9个月至1年,等待名单上有700万人,体系在需求重压下近乎崩溃;美国的医疗系统中,有保险者可快速获得私立医院护理,但并非人人能负担得起保险。新加坡选择直接采用S + 3Ms模式,不走极端,使系统精简高效

02 医疗保健为何如此昂贵,且成本涨幅超通胀?政府为何不多举措控费?

颜金勇说:

医疗保健成本上升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潜在通胀中工资成本占比大,医疗行业人力密集,工资上涨带动成本上升。

其二,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消耗更多医疗资源,个人及国家整体医疗保健支出随之增加。

其三,对新能力、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投资虽效果显著,但新疗法成本高昂,推动医疗成本上升。

政府通过与医疗保健集群合作削减成本、合理安置患者等措施缓和成本增加,同时通过补贴和融资计划确保中低收入群体负担得起医疗。

王乙康补充说:

新冠疫情期间医疗保健人力需求大增,14%的外国劳动力流失,他国高薪挖角推高人力成本。在医疗行业,创新往往带来更高成本的优质医疗,且保险的存在易引发过度服务和不必要治疗,进一步推高成本,而这一因素难以解决。

从人口老龄化挑战到医疗可持续方案,新加坡卫生部高层最新访谈全记录

03 公共部门住院病例占比超80%,公立医院如何避免“自助餐综合症”(过度治疗或服务)?

王乙康说:

自助餐综合症”在公共部门尤其是补贴部门并非关键问题,公立医院有临床控制和纪律防止不必要治疗和过度服务。此现象在私营部门更易发生,特别是有附加险(rider)的情况。

数据显示,拥有综合保障计划(IP)附加险的人索赔可能性比没有附加险的人高40%,账单金额是其1.4倍。

04 颜先生2018年对附加险采取措施,规定新附加险至少5%共付额,每年上限3000美元,但附加险仍推动医疗支出,措施是否力度不足?

颜金勇说:

此前附加险患者医疗近乎免费,费用由保险支付,而这终将导致保费上涨、医疗成本攀升。引入非零共付额概念旨在缓和医疗和保险费成本上涨,设定3000美元上限是为保障患者医疗负担能力。该阈值会随医疗成本上升而适时调整。

王乙康说:

附加险问题严峻,这是行业竞争不健康导致的。保险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提供越来越好的条款,承保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发现不可持续,只能提高保费,致使很多老年人因保费过高而放弃。

05 王先生称附加险不可持续,如今每3个IP中有2个有附加险,若只有IP无附加险,去私营部门治疗是否安全?二位有附加险吗?

王乙康解释:

MediShield Life首先发挥作用,若去无补贴的私营部门且有IP,可获得保障,剩余金额由附加险和保健储蓄支付,保健储蓄不足则需现金支付。

他举例,一位母亲在陈笃生医院A类无补贴病房,账单超30万美元,MediShield Life支付8万美元,IP索赔约20万美元,IP附加险支付2.9万美元,而母亲保费中,MediShield Life保费2000 - 3000美元,IP保费2000 - 3000美元,70多岁时附加险保费近10000美元。

可见附加险对老年人性价比不高,正逐渐走向不可持续。他认为保险公司应考虑提供更好替代方案,增加纪律性和共付额,降低价格。

颜金勇强调:

风险共担概念,年龄增长索赔增多,保费也会上涨,人们需自行计算是否值得继续持有附加险。附加险需重组,制定合理指南,确保长期可持续且可负担。

从人口老龄化挑战到医疗可持续方案,新加坡卫生部高层最新访谈全记录

06 公立医院床位需求高,患者有时需等两到三天,老龄化下情况会更糟,补贴医疗虽可负担,但医疗可及性是否存忧?

王乙康对此表示担忧:

老龄化导致患病人口增加,慢性病和患者负荷上升。新冠疫情冲击下,基础设施开发项目推迟,患者概况改变,老年患者因感染就医增多,平均住院时间从6.1天增至7天,患者负荷增加15%。

不过,新加坡正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伍德兰兹健康园区开放,缓解了邱德拔医院等的压力。2024 - 2026年,每年都有新床位增加,包括急症床位、社区医院、家庭护理等多种类型。

东部综合医院、登加医院等也将在本世纪末竣工,满足患者需求。同时,新加坡拥有本地人才优势,且能吸引外国护士,为医疗保健行业注入活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