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防部隊於星期一(21日)在內政團隊戰術中心(Home Team Tactical Centre)邀請「獅心行動」特遣隊成員跟記者分享緬甸救災經歷,尤其是在八小時內成功救出一名受困者時,心裡那種無比的喜悅。
當時這名男子是在一棟坍塌的三層樓單位,被壓在一塊掉落的混凝土板下,動彈不得。
參與救援的38歲一級准尉莫哈末阿茲蘭和35歲一級准尉張淇弼說,當時他們確認男子所在後,也檢查了周遭建築結構,之後跟團隊在混凝土板上方搭建了支架,以防二次坍塌,然後便加緊施救。
由於現場空間狹窄,只能容許三人入內,他們於是使用電池驅動的液壓切割機及電動鑽孔破碎錘,在混凝土上鑿出足夠大的洞口,剪斷鋼筋後將男子救出。
除了破拆作業,他們還需要時時檢測建築結構穩定性,以及跟受困男子保持溝通,不停安慰他,三項工作反覆進行,換了三組人,終於成功將男子救出。
張淇弼說:「這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喜悅,連受害者都哭了。」
印象深刻的跨國友誼阿茲蘭也說,當時所住的酒店附近,有一個安置災民的臨時營地。他他在那裡結識了兩名年紀還不到十歲的小女孩,她們當時已失去了家園,但依然堅強樂觀,始終面帶笑容,這種積極精神深深打動了他。
「如果你覺得某個處境很艱難,世界上總有人面對更艱難的情況。」
救援期間,他與兩位女孩逐漸建立起友誼。臨別時,小女孩說會想念他們,他則鼓勵她們:「要努力讀書,只要有能力,無論做得到多少,都要盡力幫助他人。」
離開前,小女孩還特別給他送上一張貼紙,他將這張貼紙珍而重之地貼在隨身的手機殼上作為紀念,回國後也不忘將這段經歷與自己的孩子分享,提醒他們要珍惜在新加坡所擁有的一切。
醫生:緬甸人民的堅韌值得學習除了前線的搜救隊伍,新加坡民防部隊此次也派出八名醫護人員隨行,不僅為受災的緬甸民眾提供基礎醫療援助,也負責照顧特遣隊成員的健康。
其中一名醫生拉吉受訪時說,他們在當地的角色像是「全科醫生」,協助災民解決基本醫療問題、病症。
他透露,團隊期間也處理了數起較為緊急的個案,並對緬甸人表現的驚人韌性刮目相看。
他回憶,當時一名男子不慎被鐵絲刺中眼睛,位置緊鄰虹膜,情況相當危急,然而男子卻不見驚慌,始終保持冷靜,前來就醫時也未表現出明顯痛楚,倒是醫生們都為他捏一把冷汗。
拉吉說,這種在逆境中保持的鎮定態度,充分體現當地居民的堅強意志,也深深啟發了他。
司令:搜救犬幫了大忙「獅心行動」特遣隊的行動司令鄭植維上校在受訪時表示,我國派出的搜救犬,這次在整個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緬甸目前還沒有搜救犬,因此我們的搜救犬在確認現場是否有生還者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有些地區,當地人員表示可能有人受困,但需要我們進一步確認是否真的有人在內。我們的搜救犬能夠迅速判斷現場是否有生命跡象,或是否有遺體需要打撈復原。」
至於第三天才運抵災區的半機械蟑螂(Cyborg Cockroach),鄭植維上校坦言:「當『蟑螂』剛抵達時,不幸的是,我們沒有發現任何生還者。但憑藉搭載的熱成像儀,它們仍能協助我們進行確認。例如,當我們的搜救犬在某個區域吠叫,顯示出可能存在生命跡象時,我們就會派出『蟑螂』前去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