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本月16日聯合教育慈善智庫HEAD基金會,以及新加坡中央醫院舉辦首屆「推拿全球發展與倡導圓桌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中醫與西醫界的專業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推拿的臨床應用、優先研究推拿的有效性和潛在應用和新的融資機會等。
新加坡中央醫院骨科榮譽顧問醫生鄭文慶教授,在會議現場以「以推拿療法彌合醫療差距:共同探索新前沿」為主題發表主旨演講。
現代醫療難解慢性病 推拿成補位療法鄭文慶說,外科醫生習慣使用手術刀、螺絲釘和縫合線。「但實踐告訴我,並非所有問題都能通過手術器械來解決。有時,古老的智慧能以從未預料的方式豐富現代醫學實踐。」
他說,現行的醫療體系雖擅長急性治療與手術,但在應對慢性、複雜的疾病時常力不從心。病患輾轉於不同專科、藥物與療程之間,卻仍舊痛苦不堪,醫療系統也因此承壓。「在這一背景下,推拿作為一項尚未被充分利用的療法,逐漸顯現出巨大潛力。」
鄭文慶指出,推拿療法的核心目標包括,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炎症、增強關節活動度、調節神經系統,這與骨科和康復醫生的目標高度契合。
他解釋,推拿能夠與傳統物理和康復治療形成互補。「它是非侵入性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疼痛管理、軟組織損傷康復、術後復健、慢性肌肉骨骼保健方面都可能非常有效。」
他表示,初步證據也顯示推拿有助減壓,以及改善睡眠與消化功能。「我們還需要更多高質量的臨床試驗來驗證這些潛力。但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視。」
古老技藝的現代復興 主流醫療認可提升鄭文慶還說,中醫與尖端科技的融合不僅推動推拿的發展,更可引領更具整合性、以病患為中心的新醫療模式,如今如同在見證一場古老技藝的現代復興。
另外,新保集團新設立的中醫理事會,已將推拿納入教育與研究委員會的職權範疇,鄭文慶說,這意味著推拿開始獲得主流醫療體系的認可。
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張俰賓博士致辭時也說,在中央醫院、陳篤生醫院等機構,推拿已納入肌肉骨骼疾病及慢性疼痛的整合治療方式。「多年來,中醫師與西醫醫生之間的合作不斷增強,尤其在疼痛治療、姑息療法和康復領域。」
張俰賓指出,推拿若要進一步確立在現代醫學中的可信度,就必須開展大規模、嚴格的臨床研究。「我們須要投資於符合國際醫學標準的科學研究,評估推拿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