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4小时前     于晏     1501

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导语】

2025年5月18日,TVB一线小生袁伟罕现身《万众同心公益金》活动,与谭俊彦等人组乐队献唱。活动中他首度详谈近年减产内幕——自2018年《铁探》后作品量骤降至“两年一剧”,坦言TVB高层曾志伟、乐易玲等人从未主动沟通支援,更自曝萌生转型幕后念头。这场深度访谈,撕开了TVB艺人生态的残酷切片。

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减产五年之谜:从“一年一剧”到“被动等戏”

自2019年《铁探》冲击视帝失利后,袁伟豪的TVB剧集产量断崖式下跌。据其透露,过去五年仅维持“一年一套甚至两年一套”的频率,最新存货《法证先锋V》更因制作周期延长拖至两年才面世。

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对于减产原因,他直言与多重因素交织:

  1. 高层洗牌失靠山:2018年后主管合拍剧的高层杜之克等人离职,导致其资源锐减,新团队未延续合作默契;

  2. 制作流程滞后:项目开机后常遇延期,“演员只能被动等待”成为常态;

  3. 年龄定位尴尬:43岁的他坦言面临“中生代演员角色瓶颈”,公司鲜少提供匹配其资历的复杂角色。

尽管多次公开呼吁“渴望挑战多元类型”,但TVB至今未给出实质性回应,连曾志伟等高层也未曾主动接洽。

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幕后转型进行时:从片场“打杂”到音乐创作

面对幕前困境,袁伟豪开始探索新出路。他透露除完成演员本职外,常在片场协助处理幕后事务,更计划系统学习制作:“想做幕后不是突发奇想,这些年积累的经验需要出口。”

事实上,其转型早有端倪——2022年他已秘密签约唱片公司,包办词曲创作并参与MV导演工作,今年更计划推出个人专辑8。

这种“多条腿走路”的策略,恰是TVB资深艺人的生存缩影。如陈豪、马国明等近年均尝试监制或投资业务,以应对行业不确定性。袁伟豪的转型,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亦是对职业生涯的主动破局。

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性格争议与家庭救赎:从“负评黑洞”到学会释然

减产背后,袁伟豪的“火爆性格”屡遭诟病。他承认曾因媒体聚焦八卦而非作品愤怒呛声,更因“亿万驸马”等标签陷入抑郁,需药物助眠。转机出现在2023年儿子出生后,家庭成为情绪锚点:“现在学会屏蔽恶意评论,专注当下。”如今被问及网络攻击,他淡然表示:“与其纠结外界眼光,不如做好本分。”

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TVB生态链反思:中生代演员的集体困境

袁伟豪的境遇折射出TVB结构性危机。随着合拍剧主导市场,45岁以上男演员要么北上发展(如黄宗泽),要么陷入“纪律部队专业户”困境。数据显示,TVB近三年自制剧数量下降40%,导致袁伟豪等同辈艺人年均戏约不足1.5部。

更严峻的是,山头文化加剧资源分配不公。有内部人士透露,新生代通过综艺曝光抢夺剧集机会,而袁伟豪等“旧派”因不善交际逐渐边缘化。对此他无奈表示:“不会自荐求角色,等不到戏就做其他事。”

袁伟豪减产五年首揭TVB困局:高层零支援欲转型幕后 自曝“被动等戏”生存现状

【结语】

当袁伟豪在公益舞台拨动吉他弦时,某种隐喻悄然浮现——就像他即兴演奏的旋律,TVB艺人的命运早已脱离既定乐谱。从“被动等戏”到“主动拓荒”,这位43岁演员的转型之路,既是个人与体制的和解,亦为香港娱乐工业转型写下注脚。或许正如他在访问中所言:“演员的本分不止于镜头前,学会在沉默期积蓄力量,才是更长久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