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出炉后,很多人都在问:
新加坡房价为什么还在涨?
是不是外国买家又进场了?
是不是投资客炒起来的?
答案可能会让你意外:外国买家,只占了市场的 1%。
根据新加坡市建局(URA)2025 年 Q1 的数据,本地公民是最主要的买家,占比高达 85.7%,这意味着每 10 套成交的房子中,有 8 套以上是新加坡公民买的。
再加上永久居民(PR)的 13% 占比,整个市场 98.7% 的买家都是本地人—— 真正支撑新加坡房市的,是日常生活在这里的普通家庭,而不是远在海外的 “炒房客”。
PR 印花税政策这些年几乎没怎么变动:第一套房和公民差不多,不涨税。但如果是买期房投资,整体回报并不理想。一方面是贷款限制多,另一方面是新盘转手限制严。
但如果你是 PR、准备长期在新加坡定居,那么买套二手房自住,是个相对稳妥的选择,既有一定保值空间,也不至于陷入高位接盘的风险。
在新加坡将外国人额外买房印花税(ABSD)提高至 60% 之后,能负担得起的外国买家几乎都不见了。
目前外国人中交易最多的国家包括: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美国和印尼。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 1% 中大部分其实是与新加坡本地人联名购房(比如夫妻买房),或者已经是长期工作、生活在本地的 “准本地人”。
数据显示,以公司名义买房的交易占比仅 0.3%,而这部分大多是地产开发商买地做项目开发,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 “炒房”。
开发商是被允许在特定条件下申请退税的,这也说明新加坡对于市场流动性和资源分配仍有一定掌控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71.2% 的交易价值都在 250 万新币以下,而超过 500 万新币的房产交易只占 4.3%。
这说明,新加坡市场的主流,是为生活而买房的普通家庭,而不是投资奢华公寓的富豪。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新加坡能买得起一套 250 万以内的房子,已经非常优秀了。
新加坡房价的背后,其实并不神秘。支撑市场的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 他们可能是你我,是正在攒首付的新婚夫妻,是为了孩子换房的家庭,是准备在这里扎根生活的打工人。
所以,与其焦虑市场,不如了解规则、看准需求,走好自己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