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者也為他的舉動感到疲於奔命,有人以「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來形容他上任不久就迫不及待推出的關稅政策,但他對美國名牌大學哈佛大學的一系列打擊又要怎麼形容?
如果將哈佛前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在近日一段訪談中的分析濃縮成四個字,那或許就是「自絕經脈」,但他的原話還更貼切:
「美國是照亮世界的明燈,也是全球青年才俊聚集之地。將這個地位拱手讓出,恐怕是送給中國最大的戰略獻禮。」
特朗普政府指責哈佛為「反猶太主義」重鎮特朗普政府4月凍結了向哈佛提供的約22億美元(約28億新元)聯邦撥款之後,還在5月22日宣布撤銷哈佛大學的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認證,暫停其招收留學生的資格,並強制現有國際學生轉學,否則這些留學生將失去在美國的合法居留身份。
據報道,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人長期認為哈佛等常春藤名校成了反猶太主義、支持巴勒斯坦以及左翼輿論和活動的重鎮,甚至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因而在競選期間多次提到必須整頓。
特朗普25日在其社交媒體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為美國政府的決定辯護時聲稱,其政府每年給予哈佛數十億美元,因此要求哈佛提供外國留學生的資料並不過分,甚至說這些學生一分學費都不繳,「也不打算這麼做」。
他們大多繳納了一年數萬美元的高昂學費,是哈佛重要的經濟來源,但這些「金主」現在卻可能變成苦主。
哈佛有哪些「大牌」學生和校友?這些「潛在苦主」,就包括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的女兒,以及比利時的王位繼承人伊莉莎白公主。
哈佛大學成立至今,已有389年歷史,知名的校友更不少。
除了科技界的谷歌總裁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微軟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有些國際政要的兒女也是哈佛校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女兒習明澤。
本地政壇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校友也有好幾位,包括總統尚達曼、總理黃循財、國務資政李顯龍,最近卸任的前副總理王瑞傑和前國務資政張志賢,以及在今年全國大選初試啼聲的工人黨候選人唐光偉。他們都考獲該學院的公共行政碩士學位。
哈佛雖然擁有超過530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在全美大學當中居冠,但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其中80%已經預留做助學金或獎學金,或是學術課程和其他項目的經費,剩餘的20%則是儲備,供大學未來的用途。
「將自己與任何群體隔絕,尤其是生活在美國以外的97%世界人口,只會造成失敗。大學遭到破壞將影響繁榮與創新,如高爾夫球的球托、《芝麻街》、器官移植、糖尿病幹細胞療法等等新點子,都起源於哈佛研究,它們都將減少。外國學者對這些創新貢獻良多。」
「禁令如果實施,將對哈佛和美國的國際形象產生毀滅性的影響......我們不僅會因為失去企業家的一大來源失去財富,安全也會受影響。畢竟,美國之所以在二戰中戰勝,有賴於美國大學所錄取的移民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