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盤消失前夜:新加坡自駕車革命,中企攜手下3000 萬新元的未來賭局

13小时前

當文遠知行的自駕小巴在聖淘沙拆除方向盤時,新加坡德士司機陳師傅正參加一場特殊的培訓 —— 如何從手握方向盤變為監控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專員。這一幕看似平靜,卻折射出新加坡交通業正在經歷的一場深刻變革:

新加坡將於2025年第四季度開始在榜鵝試行自動駕駛汽車,政府承諾「自駕車不會完全取代人力」,企業則以重金布局新賽道,一場關乎數萬名司機生計的職業轉型大幕,正徐徐拉開。

政策錨點:

"技術試驗" 到

"民生工程" 的戰略轉身

「自駕車將改變司機的職責,而非徹底取代他們。」交通部代部長蕭振祥的這句話如同一顆定心丸,為行業注入了信心。今年第四季度起,榜鵝將迎來首批自動駕駛接駁巴士;明年中,兩條公共巴士路線也將啟動自動駕駛試點。這些漸進式部署不僅是技術的落地,更是對勞動力轉型的深思熟慮。

新加坡政府在自駕車改革中並未簡單地將技術視為行業的「接管者」,而是將其視為一次職業升級的機會。現有司機可以通過培訓轉任安全員、遠程監控員或車輛維修師,而全國交通工友聯合會正與政府攜手,為司機量身定製職業發展路線圖。這些新崗位清單已陸續發放到每個司機手中,為他們的未來劃出清晰的職業坐標。

在廣州考察期間,蕭振祥特別關注了中國司機轉型的成功案例:某公交集團通過轉崗培訓,讓40%的傳統司機成功轉型為自動駕駛系統協管員。這種「技術疊代不拋棄人」的思路被新加坡借鑑——政府不僅承諾協助德士和私召車司機掌握新技能,更帶領工會領袖實地考察,確保轉型政策精準對接一線需求。

正如政府所描繪的藍圖,這場轉型不僅僅是政策的推動,更是企業與技術的深度結合。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本地巨頭康福德高邁出了關鍵一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機共存」的可能性。

企業砸重金:

中企協同下康福德高

3000 萬押注 "人機共存"

康福德高集團的 3000 萬新元投資,不僅是一次區域合作的成功範例,更是對「人機協同」未來商業模式的深度布局。這筆資金的具體分配充分體現了其戰略考量:1200 萬新元用於引進小馬智行的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800 萬新元則投向文遠知行的車載硬體定製。

經過改裝的豐田賽那計程車搭載了中企研發的雙冗餘計算平台,確保車輛在高溫高濕的新加坡環境中依然能夠穩定運行。正如集團董事經理鍾錫堅所言:「中企的技術疊代速度令人驚嘆,他們在廣州塔路線實現的 99.96% 系統可用性,正是我們需要的新加坡標準。」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康福德高在車型改造上展現出對本土需求的精準把握。改裝後的豐田賽那計程車特意保留副駕駛區域,但禁止乘客進入,避免誤觸操作;未來計劃引入的自駕巴士將設置「司機協管位」,讓轉型司機既能監督系統安全,又能協助年長者上下車。這種「技術+人文」的設計理念,打破了人們對自動駕駛「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

可以說,康福德高正在書寫一本關於「人機共存」的教科書——既擁抱技術革新,又不忘人性關懷。企業的投入和技術的落地,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的層面。對於司機而言,這場變革究竟意味著什麼?讓我們走近那些正在轉型中的普通司機,看看他們的故事。

司機轉型實錄:

"握方向盤" 到

"管機器人" 技術升級

「過去握方向盤,現在盯螢幕,但服務乘客的核心沒變。」參加文遠知行培訓的前巴士司機林先生的經歷頗具代表性。在聖淘沙運營的自駕小巴上,他的工作從駕駛轉變為處理突髮狀況、為遊客提供導覽,月薪反而提高了15%。

這種轉型案例正在重塑行業認知——據全國私人計程車司機協會數據顯示,已有超過2000名司機報名參加自動駕駛相關培訓。

更深遠的變化發生在產業鏈後端:康福德高的卓越中心正在招聘大量年輕工程師,負責自駕車的地圖更新和系統維護;文遠知行新加坡團隊的遠程監控中心裡,24小時輪值的操作員通過360度攝像頭守護車輛安全。這些新崗位不僅吸納傳統司機,更吸引IT人才湧入,為交通行業注入年輕化動能。

這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技術浪潮並非冰冷無情,而是為行業帶來了更多可能性與活力。無論是普通司機的轉型,還是新興崗位的湧現,都在為未來的智慧交通鋪路。那麼,這張藍圖究竟會呈現出怎樣的圖景?

未來路口:

當自駕車遇見

"不被淘汰的人類"

當榜鵝的居民明年坐上自駕接駁巴士時,或許不會注意到駕駛座旁的安全員正用平板電腦監控路況——這正是新加坡追求的「無感轉型」。政府、企業、工會三方構建的支持體系,讓自駕車革命不再是冷冰冰的技術替代,而成為勞動力升級的契機。

正如蕭振祥所言:「未來路上跑的既有自駕車也有有人駕駛車,司機將以新的角色繼續服務社會。」從珠江畔的廣州塔路線到濱海灣的榜鵝社區,中國自動駕駛技術與新加坡的制度創新正在碰撞出獨特的「人機共存」模式。

這場變革的終極目標,不僅是街道上少一些方向盤,更是讓每個司機在技術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標——畢竟,智慧交通的溫度,從來不在代碼里,而是在居民心裡。


相关文章

  • 新加坡2025首季就業增速斷崖式下跌,8.1萬個崗位空缺為何還是一「職」難求?
  • 海平面或漲1.15米!新加坡8個外島將遭海水威脅?
  • 尋跡東南亞 新加坡曾經對鴉片如此上癮
  • 蔡瀾助理回應遺產分配:少去八卦別人隱私!新加坡財富傳承的三重密碼
  • 每年400+起!新加坡0~2歲幼兒頻頻被燙傷,原因竟是……
  • 柔新特區≠第二個深圳!華人企業搶占東協橋頭堡的攻守道
  • 方向盤消失前夜:新加坡自駕車革命,中企攜手下3000 萬新元的未來賭局
  • 空氣中有蛋味會過敏,曬太陽也中招? 過敏源無奇不有
  • 美資 600 億撤資風暴!新加坡製造業能否守住「亞洲工廠」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