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助會計劃在未來三年 培訓600名新義工

9小时前

華社自助理事會在1992年籌備成立之際,張心怡就開始擔任義工,不僅陪伴著華助會以及需要幫助的家庭和青少年一路走來,也在過程中自我療愈。

華助會今天(5日)在首屆「義工與夥伴日」上頒髮長青獎,表揚這位服務年資最長的義工,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培訓600名新義工。

目前共有大約1600名義工的華助會,希望進一步擴大義工網絡,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可靠的導師和榜樣。

華助會計劃在2030年前,將「青少年護航計劃」擴展至約30所學校,讓華助會導師走入校園,並調派多達1000名義工到12間華助會中心及自助團體聯合中心(Vibrance @ Yishun),支援活動。

擔任「陪伴者」並創辦「輔友會」70歲的張心怡告訴《8視界新聞網》,華助會尚未正式成立前,她從報章上得知此事,來自台灣的她自覺更能以華語協助本地華人社區。

她最初從事行政工作,如分發宣傳單、參與補習計劃及前台接待,隨後也當起「陪伴者」(befriender),協助中途輟學的青少年,協助他們重返校園,隨後也積極投身家庭關懷工作。

她身兼導師、輔導員與培訓師多個角色,也是「輔友會」輔導協會的創辦人。

這些年來,令她印象深刻的個案是一名13歲的懷孕少女,女孩試圖以生育捆綁男友,後在家屬干預下拿掉孩子,但之後仍與多名異性關係複雜。

張心怡坦言,當時缺乏專業輔導知識,以訓誡方式勸導少女,少女之後就不再跟她聯絡,令她深感失落。

張心怡決定在輔導方面進行進修,一路讀到博士學位,終於理解女孩並非自甘墮落,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拚命追尋一些沒有得到的愛和補償。

助人亦助己 在過程中療愈自我張心怡透露,在助人的過程中,她也實現了自我療愈。義務服務不僅喚起她對輔導工作的熱忱和幫助他人的強烈渴望,也讓她意識到自身的不足。

這促使她不斷充實自己、反思與調整,逐步走出童年的陰影,度過家庭變故,重新掌握人生、情緒與思維。

她說,過程雖然充滿衝擊,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學習和反思,成為推動她成長的重要動力。她也非常感謝華助會多年來提供的溫馨氛圍,讓她在這條助人之路上始終能夠堅持下去。

264名義工與合作夥伴獲表彰華助會首屆「義工與夥伴日」在濱海灣花園花穹花田大廳舉行,活動以「關懷有情,心手相連」為主題,264名義工與合作夥伴獲表彰,其中包括義工表揚獎得主(個人與團隊)易健豐,以及獲得義工表揚獎(團隊)與十年合作夥伴獎的杜克國大醫學院。

身為華助會董事會主席的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兼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致辭時說,像華助會這樣的社會組織只有在義工和合作夥伴的協助下,才能帶來改變。

他希望大家能通過攜手合作,進一步弘揚「一人一點心,社會更溫馨」的社區精神。


相关文章

  • 駕車逃 險撞抓姦人夫 情夫:他像似要殺人
  • 即使中國品牌比比皆是 來到新加坡請記得這裡「物是人非」
  • 梁振偉:首要任務之一是讓青年有信心追求多元理想抱負
  • SMRT:武吉班讓輕軌系統故障 或同電力監控與數據採集系統有關
  • 男子臥屍榜鵝組屋樓下 女子在精神健康法令下被拘留
  • 顏金勇:政府致力支持馬來和回教社群前進
  • 巴士在烏節路發生事故 一人受傷送院
  • 【30億元洗錢案】新加坡重罰9金融機構 藍海資產4高管遭禁業
  • 怪房東拒給鑰匙 租客天天等開門 住1周搬走 押金拿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