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未來,青年有不同的期許,也對生活有不同的需求。為此,全國青年理事會推行各個項目,確保青年有機會提升自我、具備更強的社區精神及更具韌性,給予他們助力,一起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青年為環保發聲 「年輕變革者補貼」助踏第一步
國大生葉愛玲(中)與 朋友Tasha(左一)和 Lekshmi Syam對推廣環保教育充滿熱忱,組隊參加了第三季「青年行動挑戰」,要打造貨櫃環保教室,走進學校宣導環保。(圖/全國青年理事會)
自小就與海洋為伍的葉愛玲(23歲),對海洋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眼見環境危機不斷加劇,她心中油然而生一份使命感,決定站出來為環境保育做一點事。
於是,還是念大學的她創立了非盈利環保組織,向孩童和青少年推廣環保教育。在全國青年理事會(National Youth Council,簡稱NYC)補貼的幫助下,她開設了網站,通過文章分享及舉辦環保講座和活動來傳達環保訊息,並計劃在不久的將來把貨櫃環保教室帶進學校。
「我想讓現在的小孩能和從前的我一樣,從小就能經常接觸大自然,長大後成為一名環保衛士!」她說道。
葉愛玲是2018年全國青年成就獎(NYAA)金獎的得主之一。在淡馬錫理工學院就讀時,她已對推廣環保教育展現出熱忱,擔任野生動物與海洋保育興趣小組的組長。目前,她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系三年級的學生。
葉愛玲的父母都熱愛潛水,小時候,她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海邊。這樣的經歷對她影響深遠,繼而創辦新加坡地球學校(Earth School Singapore)。她認為,新加坡的年輕一代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很少,對創造環境可持續性的方式及科技發明的認識上也需要多些教育。
為有效地傳達環保訊息,她向全國青年理事會的「年輕變革者補貼」(Young ChangeMakers Grant)提交申請,以籌集基金設立網站。她和夥伴在發表會上闡述地球學校的概念和具體計劃,與項目策劃員交流,最終不但成功獲得一筆種子基金,也得到許多寶貴的意見和資源。
「年輕變革者補貼」是全國青年理事會的旗幟項目,可幫助想要為新加坡社會作出貢獻的青年,朝他們的夢想邁進。如果想法已經構思完整,且已有具體的執行計劃,青年可申請此基金作為種子基金。此外,項目策劃員也能協助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計劃,幫助提供資源或幫助青年與相關機構建立聯繫。
打造貨櫃環保教室 走進校園做宣導
在新加坡地球學校的網站上,葉愛玲和團隊所列出的成立宗旨為提高環保知識及意識,激勵年輕一代身體力行做環保,創造可持續的未來。
「自網站設立後,我們收到很多迴響,有關於到學校或機構舉辦環保活動的詢問、個人對於環保的意見和反饋,也有許多好心人表示願意義務提供各種幫助,讓我們獲得很大的鼓勵。」
為了將環保訊息進一步帶入校園,團隊的貨櫃環保教室概念應運而生。他們計劃把廢棄貨櫃設計成一間環保屋,展示如何把資源再循環的概念融入生活,例如用太陽能發電、循環使用水源、製作天然堆肥等。貨櫃可被看作是課室的延伸,可以是流動的,也可以被安置在校園中。到時,學生們將有機會在貨櫃里參加工作坊、種一些小植物等等,親身感受環保的美好。
TWpBd01UbzBNV1F3T2pnNk56Z3laVG82TVE9PQ==
葉愛玲說:「我常想,如果在我念小學的時候就有機會接觸環保活動,或許就能早一點為環保出力。我想通過更多活動,激發出年幼孩子們心中的熱忱,讓他們知道自己能為可持續未來做些什麼!」
「青年行動挑戰」為關注社會課題的青年提供呈現想法的舞台,並給予專業指導,助推計劃實現。(圖/全國青年理事會)
為實現計劃,葉愛玲和團隊參加了在去年10月開始進行的第三季「青年行動挑戰」 (Youth Action Challenge,簡稱 YAC),並於今年1月發表了他們的貨櫃環保教室計劃,成功獲得了5萬元的補貼。
「青年行動挑戰」是配合新加坡青年行動計劃(SG Youth Action Plan)所推出的項目。它為年輕國人提供平台,就所關注的課題提供建議、解決方案或倡導計劃。獲選的青年團隊將有機會與政府、企業和社區組織攜手實踐點子,獲得專業指導,同時可獲得高達5萬元種子基金以推動計劃進行。自2019年推出至今,在這項挑戰受益的項目從2019年的50多項,提升到了2021年的70多項。
葉愛玲以自身的經驗分享道:「年輕朋友只要覺得計劃已成形,就可以去報名申請,不要顧慮太多,也不要覺得有壓力,更不要因為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夠革命性或缺乏衝擊性,就打退堂鼓。先走出去,才能找到方向。」
擔任項目策劃員 大學生參與引導
擁有豐富社區服務經驗的陳學偉在「年輕變革者」計劃中擔任項目策劃員。(圖/全國青年理事會)
全國青年理事會總裁蔡大衛說:「我們一直致力於在青年感興趣的領域提供引導和協助,主動出擊,以讓他們重拾追求夢想的動力。青年可以和新加坡青年志願團隊、全國青年理事會、學校及我們其他合作夥伴等一起合作。 通過與許多企業、社會服務機構、青年組織、人民協會及非政府組織建立的夥伴關係,我們能製造許多機會,待青年前來探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例如,參與「年輕變革者」計劃的團隊可獲項目策劃員協助,改進點子,建立資源及聯絡網。這些項目策劃員當中,有不少是曾經或正在領導社區計劃的青年領袖。
南洋理工大學物理系二年級學生陳學偉就是其中一人。他年僅25歲,但已有八年社區服務的經驗,擔任項目策劃員則已超過三年。
陳學偉在初院念書時以社區服務學習作為課外活動項目,隨後加入新加坡青年志願團隊(Youth Corps Singapore),成為領袖培育計劃的首批學員。在那裡,他曾領導和參與一些本地和海外的社區服務計劃,包括一項前往越南學校和孤兒院的志願活動。
在新加坡青年志願團隊的安排下,青年志工參與了教導樂齡人士掌握數碼技能的活動,回饋社會。(圖/ 全國青年理事會)
此外,他也曾在幫助邊緣青年的本地社區服務機構Trybe,以及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NVPC)旗下的「樂善公司」(Company of Good)實習。積累了不少社區服務經驗後,他在友人的推薦下加入了「年輕變革者」計劃並成為項目策劃員。
「年輕變革者」補貼的發表會定在每月首個星期六舉行,每場需時約四小時,陳學偉積極參與,即使在服兵役期間也如此。發表會上,他必須審視青年團隊的方案,與其他項目策劃員一起討論方案是否可行及對社會的影響力是否足夠,同時還得給予青年引導或建議。
陳學偉說:「一場發表會通常會有約20組團隊參加,有中學生,也有已在工作的青年。項目策劃員的其中一項任務是幫助參加團隊牽線。若團隊提呈的計劃有待加強,我們會建議他們可以如何改進和調整,把計劃變得更可行,繼而提高獲得補貼的機會。」
他表示,無論計劃好不好,看到青年們如此踴躍參加,對他來說都是一件開心的事。能和有想法的青年一起合作讓他獲得很多樂趣,也從中受益良多。更重要的是,如果雙方合作的結果是一個很好的方案,對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力,那種滿足感更是難以言喻。
無論是申請者還是策劃員,全國青年理事會總裁蔡大衛都樂於見到青年大力參與,他說:「我們鼓勵青年從基層提出計劃,並會給予具規劃性的機會和支持,最關鍵的是,我們要賦予他們開始行動的力量,創造出不一樣的明天。」
比如,在「年輕變革者」項目中,一個名為「sustainab」的能力構建計劃,就讓中小型企業及具備可持續性相關專業知識的青年,能有更多機會接觸及了解各種可持續性生意模
全國青年理事會 為青年創造機會
全國青年理事會一直致力於在青年感興趣的領域提供引導和協助。圖為總裁蔡大衛(右一)與參與活動的青年進行交流。(圖/全國青年理事會)
冠病疫情把新加坡人團結了起來,這也包括青年在內。2022年,全國青年理事會將繼續通過四大途徑為青年創造機會,協助他們打造屬於自己和國家的未來。
一、強化數碼資產
全國青年理事會在去年推出的數碼青年平台——Youthopia,正好為疫情下的青年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渠道。自開設以來,平台平均每個月上載140篇文章,至今已吸引240萬次的點閱數及130萬名使用者。
今年,全國青年理事會計劃將其官方網站轉換成互動平台的形式,以便與家長、企業及政府機構互動,網站內容將包括青年對於熱門課題的觀點、對政策理解的常見誤區等。
二、為未來準備就緒
今年,全國青年理事會主辦的「亞洲就緒青年計劃」(Asia-Ready Exposure Programme),將加強與東協國家、中國及印度的企業合作,為青年安排線上實習和進行合作的機會,藉此讓青年了解這些市場強勁的發展需求。
三、提供更多回饋社會的機會
面對疫情安全管理措施的限制,新加坡青年志願團隊仍持續提供空間,讓青年從事志願工作及回饋社會,包括幫助樂齡人士掌握數碼技能,以及在學校假期帶領兒童參加活動。
今年,新加坡青年志願團隊將繼續協助青年提升技能,以及培訓他們成為本地誌願活動的策劃員。有志於服務社區的工藝教育學院及理工學院青年領袖,將可在青年志願團隊社區實習計劃(Youth Corps Community Internship Programme)下,獲得提升自己的機會。他們也將繼續與相關機構合作,為想要當義工的青年牽線。
四、加強合作力度 賦權青年
除了「年輕變革者」計劃、「青年行動挑戰」等邀青年提出獻議的項目之外,全國青年理事會也積極加強與各方的合作力度,賦權青年。
【本文由全國青年理事會呈獻】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