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美食,食阁里的人间烟火气

2022-04-18     缘分     17010

新加坡美食,食阁里的人间烟火气

这个世界,但凡呈现民族多样性的地方,必然是美食云集之地,新加坡即是如此。在人口上,新加坡有9.2%的印度人,13.4%的马来人和74.1%的华人,还有3.3%的欧美亚族裔,是以华人为主的社会。华人里面又以海南人,广东人和福建人为主,因此这里就汇聚了印度菜、马来菜、海南菜,粤菜、福建菜和西餐等多种美食。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移民增加,上海菜、川菜和东北菜也逐渐多起来,所以这里是美食的天堂,足以满足咱们中国人的味蕾。

先来给大家介绍几道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美食。

1、新加坡几道著名的美食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美味的黑胡椒螃蟹。

新加坡美食,食阁里的人间烟火气

图片来自网络

这道菜真的是鲜嫩多汁、椒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被称为新加坡的国菜。据说这道菜之所以被称为国菜,不仅仅是因为它太美味,而且还体现了新加坡的民族大融合。作为主材料的蟹是产自新加坡海域的红树林泥蟹,个头大,肉质鲜嫩肥美;主要调料黑胡椒产自马来群岛,麻香十足;辅材咖喱叶是印度料理的灵魂;而酱汁汁中的蚝油、老抽、豆豉等则是典型的中国味道。一道菜融合三大民族的风味,自然广受喜爱。7年前,我初次旅行到此就尝过这道美味,之后久久不能忘怀。听说新加坡珍宝海鲜坊的黑胡椒螃蟹,是这道菜的天花板,有机会去尝一尝。

第二道菜是咖喱鱼头。

新加坡美食,食阁里的人间烟火气

图片来自网络

这道菜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一个印度餐馆,据说餐馆老板为了取悦华人顾客,用华人喜爱的鱼头加上印度人喜爱的咖喱,融合创造了这道菜,结果大卖。现在这道菜已成为中餐、印度餐,马来餐和娘惹餐的共同菜式,只是版本会略有不同,有的会加入罗望子汁来增加酸味,有的则会加入椰奶以带出更绵密的口感。唯一不变的是主材料红鲷鱼头。

可能跟个人口味有关,我不是很爱这道菜,觉得一般。

第三道是海南鸡饭。

新加坡美食,食阁里的人间烟火气

图片来自网络

这道菜是典型的墙里开花墙外香。这道菜本是海南菜,上世纪30年代由海南人王义庆下南洋讨生活带去马来半岛。他在马来西亚以售卖海南鸡饭维持生活,由于这道菜清淡可口,受到当地人的喜爱,逐渐传遍整个东南亚。据说为了这道菜究竟是马来西亚料理还是新加坡料理,两个国家打了几十年口水仗,都争着申报联合国文化遗产。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现在整个东南亚料理里面都有这道菜。

简单来说,这道菜其实就是白斩鸡配上青菜、鸡油白米饭,再加上蒜泥、辣酱和酱油调成的汁,有的还会搭配一碗鸡汤。我吃了,也感觉一般。

这道菜最特别的做法在马六甲,我7年前有幸尝过了。其它的东西大致一样,特别之处是,他们将黏糯的香米饭搓成丸状,按粒卖,有3粒的,也有6粒的,按需购买。

第四道菜是捞鱼生。

新加坡美食,食阁里的人间烟火气

图片来自网络

“捞”起源于粤语,意思是“拌”,这是一道生鱼片和各类蔬菜混合一起吃的凉菜,属于潮汕菜,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是过年必备的一道菜,中国福建、广东一些地方也保留了此习俗。

鱼生的主要材料是生鱼条,配上白萝卜丝、胡萝卜丝等各色切成丝状的蔬菜,再拌上酸甜的调味汁和芝麻。吃的时候由一人发号司令,大家一起将盘中的各色菜高高夹起,一边夹一边说:“捞起!捞起!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代表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望。这道菜有的是在除夕吃,也有的是在正月初七吃。

正月初七是人日,是华人传统文化中的节日,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第七日创造了人,所以初七是人的生日。在中国,已经很少人过这个节日了,可是在新加坡,这个日子似乎很隆重,那天我收到了很多新加坡人的祝福。

2、食阁里的人间烟火气

提到新加坡美食,不得不提到食阁,因为它是新加坡美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食阁,有点类似于社区食堂,几乎每个组屋社区附近或者楼下,或者交通节点,都有食阁。

新加坡美食,食阁里的人间烟火气

我常去的裕廊东的食阁

新加坡年轻人几乎不在家里煮饭,老年人有时候会煮个晚餐,或者一周煮两三次,大部分人都在食阁或者餐厅解决吃饭问题。其实我仔细盘算过,在家做饭的成本和食阁吃饭差不多,有时候甚至比食阁还高,因为新加坡水电费很高,当然,在家做饭,食材肯定更好一些。

为了体验新加坡食阁文化,我在各食阁流蹿了几日。我发现了几个特点,第一,食阁里从早到晚,人不间断。有些老爷爷老奶奶好像一整天都在食阁里吃吃喝喝聊天,一大早他们喝着kopi(新加坡人爱喝的一种咖啡,我尝过,太甜),吃着早餐,不紧不慢,细细咀嚼,像广东人喝早茶。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