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威忆述,当年他与其他师傅针对鱼生的卫生、色泽和调味做了改良。他们也加入切薄鱼片、红白萝卜丝等10多种材料,开创出一道七彩缤纷、象征年年有余的鱼生。“七彩缤纷的鱼生推出后顾客反应良好,捞鱼生时相互祝贺的气氛,逐渐成为本地贺年的风景。”
他说,鱼生是一道具有中菜灵魂及本地多元文化元素的菜肴,当中可尝到沙爹酱的花生粒、罗惹中的芝麻、娘惹菜的柠檬叶,以及南亚菜系的玉桂和胡椒粉。
今年95岁的冼良对鱼生入围申遗提名项目感到欣慰。他认为,鱼生如果被选中并申遗成功,对推广本地菜式和饮食文化都是一种肯定。“捞鱼生不仅能代表本地的多元文化,各族群的人同桌捞鱼生也能体现多元文化融洽。”
马来产后护理他族也青睐
产后护理专家萨利姆(Salwa Salim,37岁)在12年前成立为孕妇提供产前和产后护理的Mummy's Massage,希望以此为保存马来传统生育礼俗尽一分力。
萨利姆的母亲和外曾祖母都是助产士,在马来西亚槟城长大的母亲常跟随外曾祖母到乡村接生,掌握了传统产后按摩及用棉布和传统草药“佳木”(Jamu)包扎腹部的技巧。萨利姆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些生育礼俗再熟悉不过。
据萨利姆观察,上述两种产后护理是最受本地女性欢迎的疗法。“按摩治疗师会帮妇女按摩,再把佳木草药泥涂抹在腹部,并用棉布包裹住,它有助于恢复身材,可改善腹直肌分离的问题。”
萨利姆说,越来越多非马来族妇女对这类疗法感兴趣,她有多达八九成顾客是华族、印族及海外人士。
“马来产后护理不只被马来人接受,不同种族的女性也能从中受益,它已成为本地文化的一部分,希望更多人能关注这些习俗蕴含的意义。”
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研究咨询公司Ethnographica董事黄丽嫣博士,也认为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各族群的生育礼俗确实存在共同点和跨文化交流。她说:“公众已把这些礼俗视为我们文化习俗的一部分。随着本地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医疗保健的进步,这些传统习俗也被赋予新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