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样一个男人——追忆英培安

2022-04-27     缘分     26138

英培安吴明珠夫妇合影

“一头浓密的卷发,双眼炯炯有神,身穿一套梦特娇针织短袖上衣、一条黑色长裤,讲一口漂亮的华语。”“智慧且有人情味,叛逆中自有一种自律。”情窦初开的明珠对培安一见钟情,半个多世纪前的一幕成为她生命中的永恒。

“我先追他的。”明珠毫不讳言。

成为明珠男友的培安以其睿智及幽默赢得明珠弟妹们的喜爱,但在母亲眼里,这个决心以写作为志业的年轻人并非理想的女婿人选。

“他将来拿什么养你?你会吃苦的。”母亲力劝明珠,苦口婆心。

“我自己会养自己啊。”明珠如是作答,毫无回心之意。

义安学院毕业后,培安入兵营服役,明珠进国家初院继续学业,热恋中的他们书信不断,情意绵绵,但多数话题总也离不开文学。

共同的爱好和理念把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交往愈深,明珠对培安的崇拜之情愈烈。坠入爱河的培安对小自己五岁的明珠亦宠爱有加,每个周末都带她去武吉知马大马路旁的速食店吃盛在藤篮里的炸鸡。

国家初院毕业后的明珠考入新加坡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修社会工作的她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9年后进入《海峡时报》担任双语版记者。她不但养活了自己,也成为了培安的坚强后盾。

1976年,被明珠一眼看中的这个男人成为了她的另一半。

无妄之灾

1973年,服过兵役的培安创办了又一文学杂志《前卫》并担任主编,其中针砭时弊的嬉笑怒骂式杂文皆出自培安之手。不久之后他在美芝路的黄金大厦开设了一家书店——前卫书店,售卖左倾书籍及地方戏卡带。

次年,他的诗集《无根的弦》及杂文集《安先生的世界》面世。两年后(1976年)他将前卫书店出售,转而在布业中心大厦开设了草根书室。

无论办杂志或开书店,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于华文书籍的喜爱。

“方便阅读。”培安这么说。他的手里捧著书,身前身后摆满了书。也因此,那些喜爱华文书籍的读者慢慢聚拢在他的书室。但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因此而遭受无妄之灾。

1977年11月的某一天,培安被内安局工作人员带走,他们怀疑他跟马共地下组织——马来亚人民解放阵线有关联。

后来才知道,原来有位解阵党员通过明珠认识了培安,并时常流连草根书室,培安因而受到牵连。

虽然四个月后因查无实据而被释放,但培安却被内政部圈定不可在敏感机构如报馆与电视台工作。求职无果的培安只好以孔大山为笔名替报馆写专栏,鬻文为生,命中注定。

职业作家

1980年,草根书室关闭,培安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职业作家”成为他的唯一标签。

“我是被逼的。”听起来好像确是这么回事。

此后的十余年间,他的杂文《说长道短集》(1982)、《园丁集》(1983)、《人在江湖集》(1984)、《拍案集》(1984)、《破帽遮颜集》(1984)、《敝帚集》(1984)、《风月集》(1984)、《潇洒集》(1985)、《翻身碰头集》(1985)、《身不由己集》(1986)及短论《蚂蚁唱歌》(1992)先后问世。

此外,1983至1986年间,他曾在有线电台“丽的呼声”做编剧,广播剧《大山与培培》深入人心,广受欢迎。

1985年,酝酿8年之久的以自己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寄错的邮件》问世,这篇再现当年那段被“好心”拘禁事件的文学作品备受好评。以此改编的同名短剧于1993年在新加坡艺术剧场公演。《寄错的邮件》后来收录于他的短篇小说集《不存在的情人》(2006年版)。

198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亦即新华文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问世,次年,该小说获颁新加坡书籍奖,培安在本地文坛的地位由此奠定。1989年,他的中篇小说《孤寂的脸》问世,这两部小说相互关联,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与延续。

1994年,培安旅居香港,为香港《明报》《星岛日报》《成报》等报刊写专栏。

次年回返新加坡后,培安在桥北路重开草根书室,专营文史哲书籍。这个独立书室很快成为本地的文化地标,英培安也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他的四周,热爱华文文学的各路人马再次聚拢。他们或手不释卷,或奋笔疾书,用自己的侧影或背影点缀著这座被称文化荒漠的花园城市。

不断有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在草根书室打假期工,后来经营城市书房的陈婉菁最初也是周末前来兼职,后则成为草根的全职职员。2014年8月,草根转让给三位林姓文化人(林仁余、林永心、林韦地),搬至武吉巴梳路。2016年,婉菁在原草根书室附近的桥北中心三楼开设了城市书房,售卖中英文书籍,也承接了英培安出版的著作,延续了他出版优质纸书的理念,陈婉菁成为了英培安的传承者。

经营书店的同时,培安专攻起长篇小说来。

新加坡有文坛

2002年,培安写出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骚动》,内容跟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生运动有关。

次年,他荣获新加坡最高荣誉之文化奖(文学类)。

2004年,他的长篇小说《骚动》荣获新加坡文学奖。

2006年,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我与我自己的二三事》出版并入选该年度《亚洲周刊》十大中文小说。

两年后,该部长篇获颁新加坡文学奖。

2007年,他开始动笔创作自己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画室》,四年后(2011年),这部上乘之作付梓成书,同年入选《亚洲周刊》十大小说,次年获颁新加坡文学奖。

2013年,培安获颁东南亚文学奖。同年,他受邀担任南洋理工大学首届驻校作家。

2014年,《画室》意大利文版问世,培安受邀出席意大利古城曼托瓦文学节。

2015年,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戏服》出版,同样入选该年度《亚洲周刊》十大中文小说。

这个以写作为生的男人用自己的行动和实力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新加坡有文坛,新华文坛不容小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