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女人
跟所有成功的男人一样,英培安的背后也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他的妻子吴明珠。
虽然母亲曾担心明珠跟着培安受苦,但明珠脸上的满足和喜悦藏都藏不住。
“传世之作你一定写得出。”婚后的明珠对培安的崇拜之情有增无减。
英培安部分作品
工作中的明珠雷厉风行,独当一面,回到家则成为培安的忠实粉丝——他作品的第一读者、他灵感的泉源。
有明珠相伴,培安的文学之路不孤单。
“写长篇吧,别浪费自己的才华。”明珠不止一次在培安耳边轻声细语。当培安的第一部长篇问世后,已成为双语记者的明珠就萌生了帮他翻译成英文的念头。1993年,《一个像我这样的男人》英译本面世,译者吴明珠。
后来,明珠还翻译了培安的长篇小说《画室》、短篇小说集《不存在的情人》及54篇诗作。
这个女人确实了不起,这个了不起的女人还给培安生了个聪明灵巧的女儿可为。这个继承了培安音乐细胞的女儿小小年纪即弹得一手好钢琴,女儿伴奏培安高歌的场景成为这个三口之家最为温馨的画面。可为后来负笈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取音乐学学士学位。
“生一个就好,多了负担重。”好心的婆母告诉明珠,明珠笑而不语。
“我是个工作狂,不再多生是因为我不想被拖在家里。”明珠眨巴着眼睛,一副淘气样儿。
不愿被拖在家里的明珠快快乐乐地干着自己的工作,才华横溢的培安安安静静地进行自己的创作,培安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明珠的奖赏。
“培安风趣幽默又善良温和,跟他在一起实在太快乐了。”明珠的脸上闪耀着少女般的光芒。
最后的英培安
2007年,培安被确诊罹患前列腺癌第四期,因癌细胞已扩散,无法动手术,只能电疗及化疗。
四年后,他又被确诊罹患大肠癌,手术切除一小段大肠后继续服药打针。
2020年5月,培安确诊罹患胰腺癌,5月20日手术后留医七个月,2021年1月10日撒手西归,享年74岁。
生命中的最后14年,英培安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画室》、《戏服》及《黄昏的颜色》,同时还完成了诗集《石头》及散文集《瞧这个人》(即将出版)。他手中的笔还未舍得放下,人生的剧幕已然徐徐落下,些许苍凉但不乏圆满。
后 记
听闻英培安之大名几近二十载,但直至前年(2018)5月份的“早报文学节”活动现场方一睹其风采。那天被一同前往的身边人硬生生推到英先生面前:“抓住机会,不然空留遗憾。”
但这唯一的机会终因我的底气不足而失去了踪影。
后来得知英太太吴明珠也在为《源》杂志撰稿,身边人又再三鼓动我求助总编谭瑞荣,看他能否通过明珠约访培安,得到的答复是培安已住院半年……
2021年1月12日傍晚,我们夫妻前往距我家五六分钟车程的碧山12街吊唁。
这一回,又被硬硬推到了明珠大姐面前。但其实我此次前来的目的仅仅只为了跟培安道个别。
没想到的是,一周后竟接到明珠来电邀约共进午餐,好在几日前已自城市书房购得所有能找到的培安作品,有了底气的我欣欣然依约前往碧山第八站,冷气食阁里两个女人相谈甚欢以至相见恨晚。“通过采访明珠写培安”,此念头一出口,明珠频频点头,即刻请示总编,“支持”二字令我们雀跃不已。
读完所有十本书后,走进了明珠位于碧山12街的五房式组屋,雅致、美观、宽敞、大气,跟传闻中的“穷困潦倒”相去甚远。“我有很好的工作,养家根本不成问题,培安的稿费足以养活他自己。”明珠快人快语。两个晚上共计七八个小时的访谈,加上来自吴伟才处的珍贵资料,拖拖拉拉三周余,英培安的一生由点到面再连成了线,遗憾不再,感恩满满。
谨以此文纪念新加坡作家英培安逝世一周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