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猴痘的性质比番茄流感还要恶劣上很多。
因为它有着类似新冠病毒的传播的方式,却会导致天花一样的症状,还会人畜共通。
现在欧美各国,对猴痘都比对新冠来得紧张。
咱们先来深扒一下这个“神秘猴痘”。
1)猴痘的潜伏期竟跟早期新冠类似?
感染症状却如天花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的人畜共通的疾病。即它可以从动物身上传给人,而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也很有可能感染。
(猴痘病毒颗粒)
图源:《新科学家》
猴痘的潜伏期跟新冠原始毒株差不多,约5-21天。
大家应该记得2020年有一段时间,入境新加坡/回中国的海外旅行史要求期限都是21天。
而现在传播的猴痘,潜伏期几乎等同前年的新冠。
猴痘的症状,据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的追踪:
感染初期症状会出现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发冷和乏力。
发烧1-3天内,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症状,从脸部位置开始爆发,之后其他部位也陆续发作,直至全身。
发作过程中,皮疹也在往天花的形状转变。
不确定会不会留疤
从最初扁平的斑丘疹,逐渐膨胀变成小水疱,随后化脓,脓疱需要10天后才能结痂,约21天(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
据现有资料,猴痘患者在皮疹爆发阶段最具传染性。
矛盾就在于,患者感染后,最久可能需要3周才会出现明显症状。初期诊治,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皮肤病。
2)猴痘人畜共通,如何传播?
人畜共通的传染病,传播渠道就比较复杂一点。
首先,第一个传染者为什么会感染猴痘病毒?
科学家认为,这个人可能是直接接触到受感染的动物血液、体液、皮肤或者黏膜伤口。
或者,是因为吃了未煮熟、携带猴痘病毒的某种动物的肉而感染上。
猴痘病毒,名称跟猴有关,但病毒宿主不仅仅只是猴科,其他动物也可以。
所以被误食从而传到人类身上也是极有可能。
那么一旦到了人传人的环节,传播途径就更加多样化,截止到目前已发现以下几种途径:
大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新冠的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者使用的衣物、毛巾或床上用品
性行为
关于第4点,是争议相对较大的。
猴痘病毒本身不属于性传染疾病,且传播链也跟性行为没有明显联系。
可这次的猴痘传播,竟然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就是频繁通过性行为传播。
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迷茫:
“这真的很奇怪,我们发现一些可能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例。这是一种新的传播途径,也影响到我们的疫情防控。”
3)易感人群包括哪些群体?
从传播途径来看,感染风险最高的人是患者的密接者。猴痘没有明显的易感人群,几乎可以说来者不拒。
一线卫生工作者、家庭成员跟性伴侣,属于高风险人群。
尤其是性伴侣之间,目前,英国卫生安全局发现当地男同性恋、双性恋、男性性关系的病例相对较多。
4)致死率如何?是不是有药可医治?
猴痘的致死率约1-10%。美疾控中心形容,非洲每10个猴痘患者,就有1人可能丧命。
但致死率多高,具体多少得看是什么种类的猴痘。
图源:AP | 显微镜下的猴痘
世卫公布有2大猴痘病毒,一个是西非进化支,致死率约1%;另一个是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支,致死率高达10%。
这意味着,有人感染猴痘可能没事,爆完皮疹,脓包,等创口自己结痂脱落就好了。
但有的人感染猴痘,视病毒暴露程度、患者身体健康条件,以及是否有潜在疾病发展成并发症的程度,病情严重的患者也有可能死亡。
图源:getty image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提醒,有2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儿童,儿童感染猴痘将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重症。
孕妇,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感染猴痘,也可能导致并发症,严重患者或发生胎死腹中的情况。
截止到目前,猴痘病毒没有专门经过安全验证的治疗方式。
但因为它跟天花病毒同属一个家族,所以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保护效力,约85%。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