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大家都熟悉,叫「姜還是老的辣「。
不管老薑是不是真的辣,但老媽選的水果肯定又香又甜。這跟運氣關係不大,跟經驗有半毛錢關係。
不知道這件事是否做到了全國統一。
你和你媽同時在攤上選水果,你媽總會神奇的把攤里隱藏的最好吃的一一選出來,而你,雖然站在同一個攤前,但你站的,是平行空間裡的那個。
看著長相差不多的水果,從你手裡拿出來卻是又酸又澀。
於是你對獨自去選水果這件事產生了社恐,總覺得從水果店老闆到攤上的水果,都長著一副嘲諷你的面孔。
人生前幾十年都浸潤在北方水果中,積累了大量可以在眾多瓜果一眼認出那最優秀的一部分水果的經驗,且在坡里生活二十年也有幸積累了認識南方水果的經驗,算是補足了南北方水果的選秀版圖。
今天,我打算拿出看家本領,把選水果這種需要積累至少十年以上經驗的硬核知識,通通傳授給你,讓你在水果攤面前拿出社牛的氣勢來。
在上圖講解之前,你要知道一個事實:
水果跟人類一樣,優秀的比例並不是很高。一攤水果中,只有少過三分之一堪稱優秀,而這篇,就是教你如何快狠準的找出那三分之一。
西瓜
水果分公母這個事,已經不是秘密。但難的是,你可知道誰是公誰是母?哪些水果公的好吃?而哪些,是母的才香甜。
這個答案在西瓜上體現的最淋漓盡致。
買西瓜,不需要像個傻子一樣拍來拍去,你拍它又不會應你。
直接看側面的瓜臍就好了。
瓜臍小的是母瓜,皮薄水分多又甜,而瓜臍大的是公瓜,皮厚甜味稍差,嗯,是不是跟渣男的臉皮有的拼?
買瓜只要看好大小眼,別的指標都伴隨而來,什麼條紋清晰,什麼顏色深淺,都是大小眼的附屬特徵。
山竹
本地老司機建議跟榴槤同時服用的山竹,每年你要見它的頻率多過朋友聚會。
選山竹,只要避開兩個坑:皮太硬,有黃斑。
皮硬,大機率那會是個死果,用手扳不開的都屬於這一類型,即使你後來用榔頭砸開,裡面多半慘不忍睹。不過如果需要榔頭介入的山竹,都不是什麼正經貨。
表皮黃斑(如上圖),打開後果肉上總會有那麼幾瓣粘著一層同樣的黃斑,跟你認識的白胖山竹完全沒關係。
你說,可大部分山竹都會有稍許黃斑啊。
沒錯,這就是我為什麼說優等生比例只有三分之一。但如果表皮只有非常少非常少黃斑,打開後也許僥倖地發現黃斑尚未滲透進來,可以買。
送一個冷常識。
山竹是猜拳的好東西,很多人通過猜裡面的瓣數來決定輸贏。這麼說吧,坡縣境內咱從沒輸過。
因為山竹底部的花瓣數量,跟山竹裡面的瓣數相等,記住了,下次可以在小女生面前露一手🤨
泰國蜜芒
每年一到蜜芒的季節,空氣里都飄著芒果香氣,讓你一時間分不清是在果園裡還是國際大都市的馬路上。
三月底到整個四月都是泰國蜜芒的主場。
但由於芒果成熟快容易爛的特性,很多進來的芒果都不是全熟,但是買回家「捂一捂「就香甜的了不得了。
下手的時候,如果顏色不能作為主要參考,蜜芒的形狀就是你的第一參數。
如果要芒果香甜,肚子要大,尾部最好要稍微彎曲(如上圖),但如果彎曲過頭成大勾勾,那就彎過頭了,在沒變黃之前,底部容易爛。
哎?這不就是小滿大滿之間的關係?(替奧迪沒創意的文案難過一秒鐘)。
非洲青杷
每年五月,坡里到處看得見非洲青杷梨,但很多人對它視而不見,因為你看到時,它是純綠色。
但青杷真是梨子的驕傲,又水又甜跟啤梨有的一拼。
放到黃色的青杷,軟甜的可以用勺挖來吃。
但如何選到好吃的青杷?兩個要素:
1、杷的底部屁股要大,最好跟上面形成大的落差。
2、表面稍有凹凸起伏的最甜,特別光滑的反倒口感不好。
買青杷就像談戀愛,丑的比較有安全感。
看到這個號稱貝克漢姆的青梨嗎?
它跟非洲青杷長相類似,但真的是個雷一般的存在。除非你愛吃硬的口感,因為這一款,是永遠都不是變軟的。
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說多了都是眼淚。
如何區分?坡里有個很優秀的習慣,就是絕對不會在品種的名字上做手腳,看清楚名字就不會錯。
藍莓
挑選藍莓幾乎沒有障礙,看產地就對了。
越是南半球的越甜,好比非洲南部和南美洲,無論個頭大小都沒毛病,甜甜的讓你吃的停不下來。
但如果是這兩個產地以外的,挑的時候招子要放亮。
美國產的大機率會酸,大洋洲的和摩洛哥產地切記要選Jumbo的品種,甜度95%-100%。
至於其他的產地,好比埃及、西班牙荷蘭這一類,隨緣吧。
Langsak
生活在坡里,有一個水果永遠繞不過,就是Langsak, 這些年中國移民多了,就給起個中文名叫「朗薩「。
這個長的跟龍眼類似的水果,甜度適中,吃多了不會上火,而且,是新馬一代獨有的水果。
每年七八九三個月旺季時2塊錢一公斤,5塊錢三公斤,是解暑消食的寶貝。
有人說這個水果不用挑,都好吃。這是個優等生占大比例的優秀水果,但如果要在裡面找到極品,就選個頭不是太大的來買,為什麼?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Langsak裡面其實總有一瓣果肉帶有種子,吃的時候就會唇舌之間產生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愫,但小的果子,裡面幾乎是完全沒有種子的,吃起來一乾二淨。
同時,兩頭稍尖的果子,比接近完美圓形的更好吃。
優秀總是通過競爭來產生的,就像上圖右邊的Duku。
這個讓你傻傻分不清楚的小果子,乍一看還以為是Langsak, 但萬幸本地人一眼就拎得清,攤販也從不在名字上做手腳。
Duku更滾圓,皮厚,肉的水分相對的少,吃起來不如Langsak那樣可口,但口感紮實,甜份也稍高,種子個頭大。
如果你覺得買到了水分不足的Langsak,那。。建議你回去看看牌子上寫的是啥?
可現在又出了一款Do Kong,是上面兩個品種的雜交,市面上不多見,但是味道口感更好,水分足也更甜些。
水蓊
這個台灣叫蓮霧新加坡叫水蓊的東西,真的是心頭好。這裡見到的多是馬來西亞和泰國產地。
我個人傾向泰國產的
皮更紅更亮,表面光澤度越好,果實就更脆更甜。長得越高,水分越充足。
馬來西亞產地(第一圖)的,水分口感和甜度稍差,但只要你買到表皮顏色鮮紅嬌艷欲滴的就是好吃的。
拖各種大小團購的福,台灣的白殼仔蓮霧也是咱敢想的了。
這個白蓮霧,不用選,備足銀子買就是了。
泰國的白色天使,可能要親自去才吃得到了。
誰看到本地有賣,麻煩下面留個言?我垂涎已久。
李子
在大連吃水果和海鮮長大的我,卻對李子有種額外的感情。
最愛那夏天農家的院子裡,清脆的李子整籃浸到井水裡,晚上從井裡用繩子把籃子拉上來,微熱的夏夜吃一口清脆爽口香甜的李子,這才是生活。
在坡里,如何買到好吃的李子一直是我剛來時的使命。
幸虧,這裡還有澳洲和西班牙每年兩季的十月李 October Plum。
市面上常見九月李和十月梨,價格差一倍,味道差了不止一倍,十月李子可真是個性價比高的好東西。
顏色黃中帶紅,紅色的面積占到2/3以上的才算是優等生。
放軟後咬一口汁水橫流,一張紙巾是必備。
西梅Prune plum, 每年澳洲秋季也就是四月開始上市的超甜梅子李。九月,義大利的西梅也會閃現。
澳洲西梅和義大利西梅的區別就在顏色上,澳洲的深紅色就很甜,而義大利的,卻是越黑越甜。
無論哪個產地,記得肚子越胖得越甜。
以色列柚子
自從以色列柚子出現在貨架上,別的柚子就是路人了。
這個皮薄水分十足的柚子,那股清香真的愛了。
每年11月到來年1月,那一片綠油油的柚子占據著貨架的主要位置,一塊多新幣一個真的是福利。
一個女生徒手輕鬆可以剝皮的柚子,就問你上哪找?
皮跟肉輕輕一撕就分開,你可以輕易得到一瓣完整的柚子肉。
選以色利柚子,眼睛學會手也學會了。上面肚臍的地方凹下去越深,就越甜;用手顛一下,沉甸甸的就確保水分十足。後面這一條適應所有柑橘類水果。
土耳其甜杏
北緯41度的土耳其,是當我懷念大連「關老臉」甜杏時派來拯救我的吧。
那個輕易就離了核,又甜又香的杏子,真是讓我置身熱帶水果中卻沒有絲毫遺憾。
大連的夥伴們看過來,這個是不是就是咱們家門口隨處可見最甜的那枚杏子?
每年秋季到第二年2月,是土耳其杏子悠長的果實季。
挑選這個杏子,只需要兩步:1、看產地確認眼神 2、顏色要透著紅。
剩下的,就是準備銀子,剛上市$5.95/250克,最後你會以S$3.55的低價迎來人生巔峰。
判斷一個杏子是否真的好,除了口感味道,還有一個終極指南,就是它的杏仁是否可以砸開當零食吃。
不苦的北杏才有這個氣質。
土耳其的杏子,恰好具備一個優秀杏子的所有品質。
貢獻果肉只是基本操作,讓它的杏仁陪伴你走過剩下的日子,才是它對你最夯實的愛。
寫到這,去查看了一下今年的收藏,看到這一季的存貨還有500多枚的樣子,我就放心了。
其他的水果好比桃子香瓜之流,我覺得寫了也沒用,畢竟那遙不可見的就像一個透明的夢,一戳即破。
對它們的挑選忠告就是:如果團購看見影子,先下手為強吧,還挑什麼挑。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