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新西兰来新加坡,当了10年小学老师的华人姑娘:不只是为了1.5倍工资

2022-05-26     缘分     19036

我不再把自己框在一个框架里,非要是中国人,或是新西兰人。我也引导女儿知道,人们对于“身份”难免有偏见,在给予尊重、保持开放心态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自己认可的文化,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

吸取好的,摒弃不好的。“你是哪里人”不该只有一种答案。

Q 华裔家庭孩子 学中文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父母没逼着我读中文班,学语言一直是我兴趣所在。他们英文不好,所以在家只能用中文沟通。

孩子学第二语言首先得让他产生兴趣,然后就是营造沉浸式的语言环境,同时孩子的母语学习也不能松懈。

/ 给孩子“有界限的自由” /

离开新西兰来新加坡,当了10年小学老师的华人姑娘:不只是为了1.5倍工资

Q 作为老师、妈妈 你自己更推崇哪种教育方法? (虎妈式的精英教育?还是放养式的西式教育?

我给予女儿的是“有界限的自由”,我会鼓励她去尽可能尝试,在挫折中去学习,但不是说不守规矩,放任不管。

父母要多去观察孩子,根据孩子的特质和性格,去挖掘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

但相比起逼孩子读书,我更看重孩子人格的全面培养。父母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除了学知识,更是要让他们有自我认知。相比起分数,孩子感觉被爱,有充足的安全感很重要。

离开新西兰来新加坡,当了10年小学老师的华人姑娘:不只是为了1.5倍工资

Q 作为普通父母 如何去挖掘孩子的特质 从而找出适合孩子的教育呢?

从每一天的生活细节都可以观察: 孩子喜欢运动还是安静地看书?运动也包括喜欢个人运动,还是团体运动?在一个团队中,你的孩子是喜欢充当“领导者”角色,还是就在一旁安静地观察? ……

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更需要父母多花心思通过每一天的生活,去观察、去了解他们。

/ 名校不能决定孩子的终点 /

离开新西兰来新加坡,当了10年小学老师的华人姑娘:不只是为了1.5倍工资

Q 中国家庭对于孩子教育 很舍得花钱譬如买学区房 新加坡学区房虽然不贵,但对名校也是很执著。 你觉得进名校真能决定孩子未来吗?

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不是进好学校,好学校是锦上添花,但并不能决定一个孩子人生的终点。

好的学校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让孩子达到更好水平,但贵族学校也会出“问题少年”,所谓差学区出来的孩子也有很有成就的。一个孩子的成就最终还是由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决定的。

Q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最好的?

除了要求孩子,父母更要一起学习、进步。

作为老师的我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父母也是一样。作为父母,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要被自己的思维限制。做新一代的父母,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难,当老师难,当父母更不容易。

Lillian最近在YouTube开设了Ms.Ku酷英文频道,来分享一些关于国际学校生活、IB课程以及日常英语的视频。

离开新西兰来新加坡,当了10年小学老师的华人姑娘:不只是为了1.5倍工资

离开新西兰来新加坡,当了10年小学老师的华人姑娘:不只是为了1.5倍工资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