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洁梅 许翔宇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和员工面临大颠覆,技能淘汰速度更快,在职前的教育投资,已不足以保障个人在职场的竞争力。
政府加大力度推广持续教育与培训,让国人在人生各个阶段,能依据需要和志向自我提升,朝“终身学习参与率”的目标推进。
本期《实况报道》向学府、企业和上班族了解,在这个日趋多元化的持续教育市场,上班族遇到哪些挑战,又收获了什么?
更多员工选择不断进修,终身学习。(卢芳楷)
新跃社科大学持续与专业教育中心主任王德钦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提出对持续教育与培训的观察与看法。他指出,换作几年前,大专学府一般是把原有的课程“拉出来”给成人学员选修,便称之为成人教育。如今,大专学府更注重从需求出发,向企业了解市场需要,再相应地设计和推出课程,旨在让学员可在职场学以致用。
跃大是成人教育的“先驱”,原本隶属新加坡管理学院。新加坡管理学院自1992年受政府委任,为成人提供开放大学课程,学院后来设立大学部-新跃大学。新跃大学2005年成立时,主要为工作人士开办部分时间课程,2014年起也提供全日制学士课程。
教育部2016年宣布新跃大学将升格为我国第六所公立大学,后来改名为新跃社科大学,重点为社会科学领域培养专才,并延续它为工作人士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定位。跃大算是成人教育的先驱,但在近年来,其他大专学府也加大力度推行持续教育。
大专学府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截至去年达1万3000个
教育部受询时指出,截至去年底,本地大专学府提供约1万3000项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这包括大学、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提供的部分时间课程、学士后课程、工读专业文凭,以及技能创前程(SkillsFuture)的短期单元式课程等。
大专学府的成人学员从2018学年约16万8000人增加到2020学年约35万人。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今年公布的数据也反映,去年有约66万人通过精深局资助的计划培训,包括“新心相连”(SGUnited)技能提升计划等。去年有超过24万7000人利用培训补助抵消课程费用,比前年的18万8000人多约三成。
王德钦认为,新加坡人一般是“肯拼”且实际的一群。“他们关注上课后,是否在工作岗位上有帮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程前会向业界了解技能的需求。现在,整个持续教育与培训市场算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不只有部分时间文凭课程,单元式课程、工作坊、研讨会等,还有Coursera等国际线上平台。
“每个人对学习的需求和动机不同,有的可能觉得到线上平台学,大概了解内容就足够,不觉得须要接受测试或拿证书。关键是,学员得看到培训的意义,不同种类的学习模式可让人们各取所需。”
规划课程时,跃大考虑成人学员得兼顾其他责任的需要,允许他们用八年的时间,完成部分时间的文凭课程。王德钦指出,多数讲师来自相关领域,教书是副业,他们可以把业界的经验带进课室,确保学习与时俱进。课程每几年也须检讨更新,特别是科技方面的课程。
为了提倡终身学习,新加坡国立大学2018年推出“国大终身学习计划”,把校友的学额有效期延长至20年,鼓励他们毕业后回母校进修。国大副教务长(专硕课程与终身教育)梁慧思教授受询时说,校友对计划的反应好,各院系提供的课程配合不同领域的行业转型蓝图。
国大利用各种教学法为成人学员提供更实用的课程,结合面对面教学和线上形式,相当受欢迎。课堂教学着重于让同学之间讨论与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国大也制定素质保证框架以及协调委员会,确保课程的素质。推出新课程前须经过委员会的检讨与批准。校方也会在课程结束后向学员展开调查,反馈可用来改进课程内容。
新加坡理工学院属下的专业人士与成人持续教育学院主任黄健昌指出,学院重视教员的培训,除了定期与他们检讨工作表现,也为他们举办工作坊与研讨会,支持他们采用最新的科技和持续教育教学法。
热门的课程包括数码与科技、数据分析与数码媒体类课程等。新加坡理工也与企业伙伴合作,包括与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在裕廊创新区设立培训中心,支持本地员工提升技能。
教育部表示会支持大专学府发展持续教育与培训,成为“持续学习学院”,包括检讨课程选项,并加强教员能力等。除了提供培训津贴外,精深局也协助企业提升能力,例如与业界领袖推行“领头羊计划”,推广技能培训。
企业与学府合作 为员工量身定制课程
私人教育学府也是持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推手,除了为企业量身定制课程,也为员工设计多元及便利的学习模式。
职总恒习特殊项目和企业发展策略总监苏慧萍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职总恒习与SMRT合作,设计一套提升服务质量的课程,让前线服务人员了解特需乘客的需求及如何提供适当支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