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债券市场。债券的发行筹资额以及债券交易额,是两个衡量债券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表面上看,2021年香港交易所全年债券共筹集1.55万亿港元;而新加坡交易所2021年全年债券共筹集 0.43万亿新元,折合2.49万亿港元。
似乎,新交所的债券市场已经大幅胜过港交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从业10余年的境外债券投资机构管理人对《财经十一人》说:“很多债券是在香港募集的,然后去新加坡挂牌。在哪里挂牌主要出于披露规则、税务规则等方面的考量。在哪里挂牌本身意义不大,而在哪里真实募集资金才重要。”
他继续说:“新加坡交易所看起来募集了约2.5万亿港元,但其实显示的是挂牌量。真实募集资金要小很多。” “如果考虑真实募资额,香港市场会明显胜过新加坡。而且,这些债券的真实交易也大多发生在香港。交易的方式大多是OTC(over the counter,场外交易),所以数量难以统计。但根据我的经验,香港的债券市场肯定是胜过新加坡的。”
无论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服务对象决定了长期地位。香港服务于中国内地,这是新加坡无法动摇的优势。
04
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
市场规模仍是香港大
很多读者可能认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是一回事。其实虽然两者密不可分,但却也存在明显区别。
资产管理的出发点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资产管理对募集的资产负责,而无须照顾某个投资者的特殊需求。而财富管理的出发点是“满足客户需求”,对客户负责。不仅要考虑保值增值,还要照顾客户在财富传承、避税等方面的需求。
资产管理更倾向于靠近资产交易活跃的市场,所以资产管理的主要力量集中于香港。根据香港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调查,2020全年香港资产管理规模为4.5万亿美元。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20年新加坡资产管理调查》(2020 Singapore Asset Management Survey)新加坡同期资产管理规模为4.65万亿新元,约合3.4万亿美元。香港比新加坡高32.4%。
财富管理的故事与资产管理略有不同。
2021年四季度德勤发布了《2021年德勤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排名报告》。此研究报告认为瑞士在财富管理市场中仍居全球榜首。
瑞士的竞争力、资产规模和业绩表现均保持领先。从竞争力和资产规模来看,各地排名有所不同。
在竞争力方面,新加坡和香港排名第二和第三;
而在资产规模(德勤报告的财富管理规模排名以离岸财富来衡量)方面,英国和美国则排名第二和第三,香港和新加坡分列第四、第五。
2020年香港的财富管理规模为1万亿美元,而新加坡是7900亿美元。2017年-2020年,新加坡财富管理规模年均增速约6%,香港约为3.5%。如果两者都保持以上的平均增速,新加坡的财富管理规模还需要10年才能超过香港。
对于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规模都是最重要的指标。而从规模来看,不管是资产管理还是财富管理,香港都胜过新加坡。
05
构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新优势
政局方面,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选委会选举、立法会选举、行政长官选举三场选举成功举行,香港迈向良政善治新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
站在新起点上,应从哪些方面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听听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怎么说。
多渠道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过去10多年,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个方面不断拓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功能。
我国2009年开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展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功能。香港在处理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方面保持领先地位,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5063.4亿元,2021年高达7.94万亿元,是2010年的15.7倍。2021年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交易额度高达358万亿元,同比增长26.6%,且连续5年正增长。香港要强化跨境贸易结算和即时支付结算的人民币支付功能。
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定价、投资以及内外交互的重要市场,而香港是人民币最大离岸市场。2017年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进一步增长,银行存款、债券发行及实时支付等均取得较好进展。香港人民币存款持续5年正增长,2022年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比2021年年底增加18.2%,为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2021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额同比增长35%,为5506亿元,远高于香港债券发行额增速。香港是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主要通道。2021年沪股通和深股通成交总额为7.6万亿元,同比增长31%;港股通成交额为9.3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0%。以沪深港通、债券通为代表的资本项目双向投资日益强化,人民币资产成为国际投资者重要投资标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
香港与内地货币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对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也有所促进。2020年11月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续签为期5年的货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由原来的4000亿元扩大至5000亿元。
未来香港可在以下四个方面强化香港人民币业务国际竞争力。一是立足香港与内地规模巨大的贸易往来,强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即时人民币支付结算系统功能,有效促进人民币结算功能。二是强化与内地合作,着力发展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扩大离岸国债等利率债发行规模,着力做大人民币“资产池”,强化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双向连结功能,强化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三是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注重推荐介绍内地经济金融发展机遇、重要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重大投资机会,带动周边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人民币资产投资需求,吸引国际资本及其他金融要素在香港集聚,构建境外投资者“资金池”,将更多金融资源引入内地市场。四是发挥香港金融法律制度优势,带动人民币和内地金融系统更多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提升双循环相互促进功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