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铲子、放大镜和昆虫观察盒,一起来新加坡的森林探险吧

2022-06-14     缘分     24344

国内园艺植物的一种,颇为常见。但我们在Dairy Farm Nature Park见到的这一株,却出人意料地从有碎石杂草的土壤里长出来,混迹在枯萎的落叶与碎石中,颇有“在腐朽中重生”的庄严之感。

带上铲子、放大镜和昆虫观察盒,一起来新加坡的森林探险吧

树上美蘑(我的App都没能识别它的名字)

那一树的蘑菇,真的让我太惊艳了。我左拍,右拍,横看竖看都看不够。朋友说但凡枯树上长出来的蘑菇,大多是有毒的,可它怎么就这么美呢!我第一次体会到“美哭了”的滋味。

带上铲子、放大镜和昆虫观察盒,一起来新加坡的森林探险吧

一行大小六人就这样闲庭信步边走、边看、边聊,不觉间步入一片宁静又开阔的无人地带,当我抬头向前看,以为自己来到了瑞士滑雪小镇韦尔比耶

被修剪过的各种大树有秩序地在眼前静默,地上是繁星般密布的黄色落叶,微风吹来,落叶飞到绿色的草地上翻滚嬉戏,草地上并无杂草,呈现出在热带并不多见的井井有条的自然风景,令人心醉。

虽然只是一小片区域,但容纳我们这几尊凡人之躯,依然如鱼儿徜徉在大海里,视线所及,皆是美景。是以,我们便在此“安营扎寨”,各自玩了起来。

ADairy Farm Nature Park

都玩了些什么

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远远胜过大人,把他们放到森林里,他们会玩出各种花样。但父母不可借机“遗忘”责任,将探索自然的任务都交给孩子,而应在探索之前,给孩子先提供必要的支持。

孩子需要的支持无非两种:玩伴和工具。

带上铲子、放大镜和昆虫观察盒,一起来新加坡的森林探险吧

带上铲子、放大镜和昆虫观察盒,一起来新加坡的森林探险吧

这是必要条件。约他喜欢的小伙伴、帮他准备探索用的物品,这都是父母的责任。Idea则是无穷的,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与监控他们的Idea。

比如:

A.在小溪流里放几根木桩,改变水流的方向是可以的;搬来很多土,将小溪流覆蓋则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

B.爬上一棵1.5m的树(依据小A身高),尝试做一些安全的伸展活动是可以的;爬上一棵2.0m以上高度的树,并在树上嬉笑打骂则是不可以的,因为这违背了个人安全守则。

约定好环境与安全守则,其他的就都不是问题了,不妨让孩子们尽情探索。

小A自己携带了一小背包的“探索工具包”,和小T全程都讨论的热火朝天,仿佛没有第三个人存在。小T的父母也都通情达理,没有给孩子过多限制,这让他们有了很大的空间去玩耍。

1. 观察蚂蚁、蜈蚣、蚯蚓;

2. 记录植物;

3. 设计并绘制卡通情节;

4. 听鸟儿欢唱;

5. 讨论,各种讨论。

原本,小A非常想进森林深处,体验我给他找的图片这种感觉,但一见小T后,他就忘记了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目标导向并不强,第一次Forest Bathing,不需要多有仪式感,只要孩子们都开心就好

带上铲子、放大镜和昆虫观察盒,一起来新加坡的森林探险吧

(小A喜欢在真正的森林里嬉戏,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令他忘掉初心)

至于回到家后,小A才回过神来问我的两个问题,以后有很多的时间可以慢慢实现。

1.“咦,妈妈,我今天没有像图片上的小孩那样玩呀?”

2.“妈妈,回到家我很开心,可是我更喜欢在森林里。今天我本来以为要在森林里待一天呢!“(我们14:00pm就回家了)

大人在森林里收获了什么?

清新的空气,泥土的香味,植物花朵的香味,鸟儿的叫声,最重要的是只有森林才有的空气——一次名副其实的Forest Bathing

当我们慢慢走在森林步道时,所有感官都是开放的。我们吸入了甜美,清香,辛辣和土壤的气味,深深地聆听小河与小鸟的交响曲,深深地凝视著树木——带着孩子一样的敬畏与惊奇。

我回想起小时候在树林里玩耍,收集落叶的回忆,想起姥姥带着我走了很远去采摘苹果的经历,想起姥姥慈祥又爽朗的笑声,想起了她和很多人给我的——我想,也许她们便化作了我身旁的某一片树叶,或头顶飞过的某一只鸟

这让我觉得很温暖,赐予了我更多力量,让我感觉到与自然有了更紧密的连接。

带上铲子、放大镜和昆虫观察盒,一起来新加坡的森林探险吧

既然在森林里所有感官都是开放的,则同理心、移情心也随之增强。在和朋友夫妻俩交换对育儿、个人成长等问题的看法时,更容易以开放的心态来取长补短,孩子和大人的友谊互为增强,彼此的关系从社交型过渡到成长型

-后记-

1. 哪个环节还可以做得更好?

除了勇气、健康,在自然中玩耍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初始一两个孩子,玩的慢慢多了,可以组建一个五六个孩子的Forest Adventure Group,让他们展开项目式合作,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更有趣,也更能培育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孩子社交,家长是否也要社交?

孩子能玩到一起,大人也能玩到一起是最理想的局面。多数情况为孩子之间是好朋友,大人便要正视自己的位置,以服务的心态为孩子友谊提供充分支持。这个时候就要展开家长社交,既然是社交,就意味着要遵循交往守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