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月來,為何會出現這麼多的病例?《8視界新聞網》為你一一剖析。
迄今已有多少起病例?
圖: iStock
本地骨痛熱症高峰季節,一般是在每年6月到10月。然而,今年到目前為止,本地已經累計超過1萬4500起骨痛熱症病例,比去年全年累計病例增加超過一倍。
在6月5日到11日那一周,本地新增1466起病例。國家環境局表示,單周新增骨痛熱症病例,這個月內可能突破2000起,改寫2020年創下的1787起單周最高水平。
骨痛熱症黑區有哪些?
根據環境局的互動地圖,本地截至昨天(14日)有138個累計至少十起病例的骨痛熱症黑區,包括金文泰、後港、裕廊西、麥波申、實龍崗和兀蘭等地。
為何骨痛熱症病例劇增?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骨痛熱症病毒通過已感染伊蚊的叮咬傳播給人類,而病毒在人與人之間主要是通過伊蚊傳染。
根據環境局的說法,本地最近炎熱、多雨和潮濕的天氣,以及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大量滋生,加上正在傳播的第三型病毒(DENV-3),導致骨痛熱症病例激增。
當局指出,過去近30年里,第三型病毒(DENV-3)不是本地骨痛熱症的主導病毒類型,所以國人對這類病毒的免疫力較低,感染的幾率也較高。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國大-杜克醫學院高級研究員兼新興傳染病專家Ruklanthi de Alwis指出,過去的預測模型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導致的全球變暖,最終會擴大蚊子繁殖的地理區域,以及延長骨痛熱症傳播季節。
新加坡管理大學綜合學科學院氣候學家周祥龍說,骨痛熱症將無法根除,因為持續的極端天氣,為蚊子創造了完美的滋生條件。
他補充,雖然我國有優良的醫療設施和政策來減少骨痛熱症蔓延的風險,但是成效相當有限。
骨痛熱症分為哪幾種?
圖: iStock
世衛指出,骨痛熱症可分成四種不同但密切相關的病毒血清型(DENV-1至DENV-4),而且一個人有可能感染四次。
一般上,感染了骨痛熱症的患者,對某個血清型病毒有終身免疫能力,因此不太可能再次患上同個血清型的骨痛熱症。不過,如果患者感染其他血清型的骨痛熱症,可能會面臨重症風險。
當局做了哪些措施,遏制伊蚊滋生?
環境局在2016年推出伊蚊絕育試驗計劃(Project Wolbachia),在部分地區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當雌性伊蚊同這些雄性伊蚊交配後會產下無法孵化的卵,從而抑制伊蚊數量。
從下個月開始,我國將擴大這項計劃到多1400座組屋。這意味著,計劃覆蓋的組屋範圍將從原來的19%增加到約31%。此外,一些指定的建築工地和風險較高的私宅區,也將納入覆蓋範圍內。
至於成效如何,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透露,在淡濱尼和義順釋放雄性伊蚊一年多後,兩區的伊蚊數量減少98%,骨痛熱症病例也減少88%。至於目前暴發骨痛熱症的地區,有進行伊蚊絕育試驗計劃的地區所出現的病例,比沒有進行這項計劃的地區少70%。
若患上骨痛熱症,有疫苗可打?
目前,世界上唯一被批准的骨痛熱症疫苗,是由疫苗生產商賽諾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在2015年推出的Dengvaxia,並獲得約20個國家批准使用,但它只適用於那些曾經患病的人士。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傳媒英文新聞網站CNA引述資深傳染病專家Tikki Pang報道,日本製藥巨頭武田(Takeda)最近向歐洲和新加坡等骨痛熱症較為流行的國家,提交候選的骨痛熱症疫苗TAK-003尋求批准。
根據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這款疫苗在預防住院方面有84%的效果,在阻止有症狀的感染方面有61%的效果,而且沒有發現重要的安全風險。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疫苗的保護作用已經持續了四年半。
Tikki Pang說,這款疫苗既適用於已感染的人,也適用於未感染的人,並預計可能在明年推出本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