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猴痘可通過飛沫、接觸物品傳播,疑似感染者須單間隔離,重症常見於幼童等

2022-06-16

6月16日,截稿較早,疫情數據今晚更新。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猴痘可通過飛沫、接觸物品傳播

二、歐洲猴痘病例已超1500例,構成切實風險

三、新加坡冠病累計確診病例破135萬起

四、昨通報無新增死亡,本波病死率為0.053%

五、ICU重症維持在2人,ICU病房占用率為0.6%

六、普通輸氧維持在28人,普通住院降至210人

猴痘可通過飛沫、接觸物品傳播

6月15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猴痘診療指南》指出,猴痘可通過飛沫、接觸物品、胎盤垂直傳播。

指南介紹,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主要傳染源為感染猴痘病毒的嚙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後也可成為傳染源。

指南介紹,猴痘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

感染猴痘後,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發病後1至3天出現皮疹。從發病至結痂脫落約2至4周。部分患者可出現併發症,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膿毒症等。

指南指出,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嚴重病例常見於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併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指南明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應安置在隔離病房。疑似病例單間隔離。患者體溫正常,臨床症狀明顯好轉,結痂脫落後可以出院。

歐洲猴痘病例已超1500例,構成切實風險

隨著猴痘病毒繼續蔓延。在歐洲的25個國家中,已經有1500多起猴痘病例,約占全球80%以上的確診病例。世界衛生組織組織聲稱,猴痘病毒已經構成了切實的風險,隨著夏天各種活動的來襲,感染猴痘的幾率將有所增長。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建立一套新的疫苗共享機制並且希望各國不要囤積疫苗。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正在研究,猴痘是否能通過性行為傳播。

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破135萬起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6月15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3906起,含本土3536起、境外輸入370起,累計135萬2681起,破135萬起。

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連續兩天高於1.0,自前一天的1.01升至1.02,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02起。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長率降至1.0以下,穩定下來之後,應該會回升趨向1.0;再之後,會在1.0上下小範圍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

病毒無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開放之後出現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關鍵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昨天通報無起新增死亡病例

奧密克戎波病死率為0.053%

衛生部昨晚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401起,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104%,與前一天同。

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53%,與前一天同。

新加坡流感病死率是0.1%左右。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ICU重症病患維持在2人

新加坡昨天ICU重症病房有2人,與前一天同;ICU病房占用率為0.6%。

昨天ICU的2人皆為七旬或以上年長者。

昨天的ICU重症2人皆為病危插管,皆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並已接種加強針。

99.7%病患為輕症/無症狀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9萬4201起確診病例,其中99.7%(9萬3947起)為無症狀/輕症,0.2%(205起)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31起)曾是/仍是ICU重症,0.02%(18起)死亡。

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77%。五旬以上人口以及高風險人員開放免費接種mRNA第二劑加強針。

加強針只對12歲以上人員開放,對5歲至11歲暫不開放;另,冠病康復者在九個月內無須打加強針。因此,加強針的人口覆蓋率與基本針覆蓋率肯定存在差距。

昨天各級病患的疫苗接種情況如下:

陽性率23.71%

實際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325人(8%),ART抗原檢測陽性3581(92%)。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採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為確診,但後來認為「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為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陽性率為23.71%。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60%至80%。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儘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普通輸氧病患維持在28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210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28人,與前一天同。

在普通輸氧病患28人當中,5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23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18人已接種加強針。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210人,比前一天少10人。

在普通型住院病患210人當中,41人未接種/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169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其中149人已接種加強針。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境外輸入370起

昨天,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新增370起,累計3萬8582起。

— END —

編輯:GJ


相关文章

  • 「我在新加坡做了刮宮小手術,花了37000!」
  • 女傭跨5樓窗沿擦窗 僱主:我在旁看著
  • 獅城女新山受傷 求助無人理 還是新加坡最好!
  • 新加坡政要齊發祝福!為什麼東南亞國家都在過節?
  • 新加坡送餐員自導自演「車禍」騙吃,電眼全拍下!網民看傻:太荒唐了!
  • 千萬別接這種電話!新加坡男子差點信了「銀行職員」,內情曝光!
  • 榜鵝社區貓疑似遭虐待不治 非營利機構尋找目擊者
  • 淡濱尼發生持械企圖搶劫傷人案 82歲老婦和30歲女子受傷
  • 今年最後一個微型滿月 「花月」今晚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