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某種程度上就是世界的中央銀行,其加息動作勢必對全球經濟局勢帶來巨大影響。我國作為開放經濟體,更難以避免其衝擊,其影響更是遍及國人的日常。
不過,在了解美國加息對我們有何深遠影響前,我們先來搞懂:
為何要加息?
抑制通膨。
我們可以將快速飛漲的物價,想像成一輛飛馳中的車子,而加息是踩剎車讓車子慢下來。
透過提高放貸成本,以及鼓勵人們把錢存起來減少消費,為市場上過熱的經濟活動降溫。
美國5月份的通膨數據飆至8.6%,是40多年來都不曾出現過的現象。
迫使今年來已展開加息步伐的美國當局,眼見通膨剎不住,只得進一步下猛藥,祭出近30年來最激烈的一次加息,把剎車踩得更深。
不過,如同剎車踩得過猛或過輕,都有可能釀成意外或讓乘客不舒服,加息就是一把雙面刃。
抑制通膨的過程中,副作用如影隨形。
一、高貸款利率時代來臨 作為開放經濟體,新加坡的利率政策深受全球市場,尤其是美國的影響。
美國加息,意味著新加坡利率跟著上漲。
對本地一般民眾來說,最有感的就是各種貸款的利率變高,房貸、車貸、個人貸款、信用卡債等不一而足。
其中尤以房貸影響至深。
在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一般普羅大眾無論購買政府組屋或私人住宅,或多或少都會背起房貸。
新元隔夜利率(SORA)是本地房貸市場的主要參照利率之一。
隨著美國加息的態勢成型,本地與新元隔夜利率(SORA)掛鉤的浮動利率接下來勢必呈現更明顯的上升趨勢。
未來只要加息步伐未停止,浮動利率房屋貸款者就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貸款利率。
有房地產專家預測,浮動房貸利率有可能會在年底前上漲約1.5百分點,達到2%以上的水平。
與此同時,固定利率房貸配套的利率水平過去幾個月也在美國加息循環中,同步水漲船高。
以三年期的固定利率為例,其利率水平已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15%,上升1.45個百分點,來到了2.6%。
到目前為止,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調高至1.5%到1.75%之間。不過,抑制通膨的剎車仍會繼續踩下去,美聯儲預測今年底的聯邦基金利率將達到3.4%,2023年底的利率料進一步升至3.8%。
簡單來說,無論是浮動或固定利率的房貸,接下來都將無可避免變得越來越貴。
為此,有專家建議,手上持有浮動利率房貸的國人,或可考慮辦理再融資,以更好地管理所背負的房貸。
二、定期存款不再是雞肋 前面有提到,加息是把雙面刃。
貸款利率變更高的同時,存款利率,尤其是定期存款的利率水平也將同步上升。
在高利率環境下,本地銀行預計接下來將提供更誘人的定存利率。
本地的定存利率有很長一段時間如同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存了保平安,但賺到的利息卻又少得可憐。
隨著全球加息趨勢成型,上述現象或有機會改善。
如果有蟻粉過去有著寧可把錢藏在枕頭底下,也不願把錢存進銀行的堅持,接下來這一、兩年不失為改弦易轍的好時機。
加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借貸成本變高,企業投資意願下滑,市場消費減弱。如果沒有拿捏好,企業獲利減退,勞動市場情況惡化,經濟下行的風險將變得更高。
美國當局原本的計劃是希望以軟著陸的方式解決通膨問題,即讓通膨率能回到2%的同時,能避免經濟下行。
不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早前已承認,當局早前的行動過於遲緩,導致軟著陸「極具挑戰性」。
換句話說,先前剎車可能踩得不夠深,接下來可能不得不加大力度,被後方來車追撞(經濟陷入衰退)及讓乘客(市場)不舒服的情境成真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近幾個月來,全球企業競相裁減人力,或暫停聘請員工的現象,已有跡可循。
在借貸成本變高的環境下,過去仰賴高借貸、高成長模式發展的科技業等新興領域一片愁雲慘霧。
全球經濟出現頹勢,本地經濟也無法獨善其身。
隨著各國緊隨美聯儲腳步加息,外部需求減弱將導致新加坡經濟增長前景面臨下行風險。
據《聯合早報》報道,本地經濟學家分析,美聯儲大幅加息將推高企業的融資成本,或影響新加坡經濟增長勢頭和復甦展望。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蔡學敏博士甚至警告,聯邦基金利率一旦調升至3.5%以上,我國經濟可能會陷入衰退。
愈激進的加息政策,意味著經濟衰退的風險愈高。
因此,美國為通膨踩剎車的行動能否軟著陸,物價上漲情況接下來是否減緩,以免美國當局再次把剎車踩得更急,都將連帶影響我們接下來的經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