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糧荒完美風暴來襲,新加坡也不能倖免!聯合國警告:這或是自二戰以來最大的糧食危機!
一場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全世界!
疫情期間,因為多國的食物供應鏈中斷,糧食危機已經初現端倪了。隨後俄烏戰爭打響,世界兩大「糧倉」之間的衝突又加劇了「糧荒」。
為了保住本國國民「碗里的肉」,世界多國都出台了出口禁令 ,其中包含了:小麥、大麥、麵粉、植物油、棕欖油和雞肉等等。
聯合國警告,這也許是繼二戰過後,全球最嚴重的一次食物危機!同時世貿總幹事也提醒,如果不干預,這場糧食危機可能會持續數年之久!
沒想到在21世紀,竟然能出現席捲全球的「糧荒完美風暴」 ,這可信嗎?今天萬事通就帶大家一起來個深度剖析吧!
「糧倉戰爭」加劇「糧荒」
世行預測糧食價格將再漲23%
新加坡首當其衝
似乎大家都知道俄烏戰爭是導致全球鬧「糧荒」的源頭,然而你知道為什麼嗎?
原因其實很簡單: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是世界小麥和玉米的主要生產國,它們共占全球小麥出口約29%、全球玉米供應的19%,以及全球葵花籽油出口的80%。
在俄烏衝突發生之後,小麥、玉米、大麥、食用油和肥料的供應鏈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全球糧食價格已上漲近13%,美國化肥的價格現甚至都翻了4倍。
世行預測,由於俄烏衝突將改變世界交易、生產和消費的方式,2022年全球食品和糧食在去年上漲了31%的基礎上,還將繼續上漲22.9%。
隨著「糧倉」衝突的升級,兩國的糧食出口確實受到了影響。黑海沿岸港口遭到了毀壞和關停,這些港口承載了烏克蘭90%的糧食出口。烏政府還對小麥、燕麥等主要作物的出口進行了限制。導致國際糧價在十年新高的基礎上快速飆漲,創出歷史新高。
像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國、伊朗、黎巴嫩、突尼西亞、葉門、利比亞和巴基斯坦這種比較貧困的國家,他們60%的小麥供應都依賴這兩個國家。因此,對於這些貧困的國家和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來說,「糧倉戰爭」讓他們首當其衝,新加坡當然也在此列。
冠病疫情中斷全球食物供應鏈
「封城」導致農民不能種地,
各國出口的糧食都減少了
其實全球開始鬧「糧荒」,並不是從俄烏戰爭才開始的,早在冠病疫情初期,這種現象就已經存在了。畢竟疫情一來,許多國家出台的政策就是「封城隔離」,這一手段也導致了全球食物供應鏈中斷。
就拿這次中國爆發的疫情來說吧,吉林疫情爆發後,東三省也被影響,許多農民伯伯都不能下地種田了,這多少會影響到糧食的收成。
中國家大業大,底子雄厚,這點問題還不足以影響到中國,但是可供出口的糧食確實變少了。
然而被疫情影響的可不單單只有中國一個國家,可以說在疫情期間,全球糧食的收成都是遠低於預期的。
而除了疫情以外,去年某些國家的極端天氣,比如發洪水和旱災,這些都會影響到糧食的收成。去年大馬的那場大洪水,可是直接把新加坡的蔬菜價格拔高了20%-30%。
各國為自保禁止出口糧食
聯合國警告:人類或面臨
二戰後最大的糧食危機
現在全球糧食短缺,作為國家領導人,首先要考慮到的是本國人民的食物夠不夠吃,然後才能考慮出口的問題對吧?
如果你以為在全球範圍里,禁止出口的只有馬來西亞的活雞,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自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全球已經有20多國宣布禁止出口糧食了,其中包括:大麥、小麥、麵粉、玉米、植物油、棕欖油等等。
這麼多國家停止出口糧食,對於中美這樣可以自給自足的大國來說還好說。但對於那些國內沒什麼農田,嚴重依賴食物進口的國家來說,可就比較慘了,而新加坡就在此列。
所以你們看,這其實是個惡循環:「糧荒」導致各國禁止出口糧食>各國禁止出口糧食又進一步引發「糧荒」,而演變到最後就是社會動盪和「大饑荒」了!
早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就發出過警告:人類或將面臨「二戰後最大的糧食危機」,多達17億人正暴露在糧食、能源和金融系統的破壞之下,導致貧困和飢餓問題的惡化。
他們發布的一項報告里表明:烏克蘭衝突暴露了農業系統相互關聯的本質和脆弱性,對糧食安全造成了嚴重後果,2021年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總數達到創紀錄的1.93億。
對於生活在新加坡的我們來說,對糧食短缺這一方面感受還不夠明顯,那是因為新加坡政府「有錢」,能夠替居民承擔一些額外的成本,在這方面,坡島居民無疑是幸運的。
世貿呼籲各國:
不要實施糧食出口管制
早前,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就曾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呼籲: 各國應避免在俄烏衝突爆發期間,實施糧食出口管制。
她強調,目前世貿組織的22個成員國或地區正在實施糧食出口管制, 這會導致食品價格的升高。同時她也促請各方勢力協助烏克蘭,運送滯留在當地的2500萬噸小麥出口,以舒緩全球糧荒。
圖源:彭博社
據悉,目前聯合國正在帶頭努力建立一條由土耳其海軍護航的「糧食走廊」,以供運糧船離開烏克蘭的港口。
伊維拉警告道,如果無法就烏克蘭食品達成協議,將會出現「全球嚴峻局勢」。 因為在來臨的7月份,烏克蘭新一輪的糧食就會豐收了,這會導致大量糧食的浪費,加大糧荒對某些貧困地區的衝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然而在 全球各國都在努力「囤糧」 的時候,她這些話能起到多少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全球糧食總產量不減反增
糧食分配不均才導致「糧荒」
很難想像,在21世紀竟然還能出現「糧荒」的事情 ,畢竟科技發達了這麼多,現在每年全球糧食產量已經不是幾十年前可比的了。
其實,全球糧食的總產量並沒有多大變化,儘管烏克蘭的小麥出口受阻,但是印度卻加大了小麥出口的力度,截至3月的財政年度 印度出口的小麥達到了破紀錄的785萬噸,同比增長275%!
於此同時巴西也計劃在2022~2023年度擴大小麥和玉米的種植面積,其中小麥種植面積將增加到340萬公頃, 產量將提升至900萬噸。
不僅如此, 澳大利亞預測今年小麥出口量將達到破紀錄的2800萬噸。歐盟今年的出口量也將達到3800萬噸,同比增長26% ,幾乎是10年來的新高!
也就是說,即使烏克蘭幾乎停止了小麥的出口,2022年全球小麥的總產量還有望增產300萬噸,達到7.79億噸!儘管比起7.87億噸的消耗量,缺口還在800萬噸左右,但基本已經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里。
既然全球糧食充足,總產量不減反增,那為啥會鬧糧荒呢?因為糧食分配不均呀!
一方面是烏克蘭糧食庫存的嚴重積壓, 在烏克蘭南部最大的港口裡,有幾千個貨櫃的小麥、玉米和大豆運不出去,現有小麥庫存需要差不多2~3年才能完全消化。
另一方面卻是土耳其、黎巴嫩的居民排隊天價搶糧。 據悉,在黎巴嫩的一張烙餅差不多要63人民幣一張!黑市麵粉的價格更是上漲了十倍以上!
再加上大國瘋狂囤糧,導致市面上的糧食減少。也就是說,全球在鬧糧荒,它不是一場天災,而是人禍!!
美國四大糧商追逐利益
加劇全球鬧「糧荒」
基辛格有過一句名言:「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因此糧食貿易也是被巨頭壟斷的。
美國的ADM、Bunge、Cargill和法國的Dreyfus,人們經常稱呼他們為"ABCD"四大糧商 。 他們控制著全世界80%的糧食交易量。從糧食原料、到糧食加工、再到市場的供應,他們都有著控制權以及糧食的定價權,從而左右著全球70多億人的日常生活。
這些跨國糧食巨頭一方面通過技術鎖定, 加強其他國家對於他們技術的依賴性,並且拒絕向他們「輸出」技術,維持其在核心技術上的壟斷優勢。
另一方面又說服美國政府對農業給予巨額補貼,對其他國家進行糧食傾銷, 依靠手裡的龐大貨源壓低價格,打價格戰,讓國際市場上的其他競爭對手漸漸無法生存,之後他們就可以隨意定價了。
這兩年,全球鬧糧荒,而他們卻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2021年四大糧商ADM、Bunge、Cargill和Dreyfus凈收入分別增長53%、80%、64%、47.7%。
至於那些買不起糧食而被餓死的人嘛......雙手染血的資本家怎麼會在意屁民的死活呢?
「糧荒」會加速核心通脹率
這會導致饑荒和社會動盪,
新加坡多管齊下抗「糧荒」
有通心粉可能要問了:就算鬧「糧荒」,對我們又有哪些影響呢?無非是買菜貴了點,可供選擇的肉類少了點而已,無傷大雅吧?
並不是這麼簡單的。首先「糧荒」會拉高糧食的價格,會加劇通貨膨脹,當核心通脹率過了一個點,人們就會發現:我每個月的薪水還不夠我吃飯呢,那還打什麼工?上什麼班?
這就會引發社會動盪,企業看到這點,就會紛紛撤資出逃,大部分工人就會下崗,國家的經濟就會受到影響。上面萬事通已經說過了,之所以目前「糧荒」對新加坡的影響還不是很大,那是因為政府有錢。而當國家經濟不好+「糧荒」就=「大饑荒」。
在人類的文明里,每次大饑荒都對應著科技水平倒退,這只是退多退少的問題。
好在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對20多個國家宣布禁止出口糧食的決定,影響不是很大。早前李顯龍總理也說過,新加坡不會單獨從某個國家進口某種貨品,而是將貨源多元化,這樣才能在這次糧食危機中把影響降到最低。
早前當局還特地設立了一個工作小組,工作重點包括加快提高本地食品產量、確保本地農場的產量、開墾新的或擴充農業用地,包括工業區和空地。食品局甚至還計劃把公共住宅的停車場樓頂改為農場!有些網友把這項計劃稱之為:都市耕地計劃!
目前新加坡已經有9座組屋停車場的樓頂被改造成「農田」了,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停車場加入這項計劃中。據悉每座組屋停車場一個月出產的蔬菜,可以供1600戶人家食用!
不僅如此新加坡一直都在默默的儲備糧食、蔬菜和生活用品,它們被存放在這座小島不為人知的倉庫里。雖然萬事通沒有見過,但本通相信:居安思危又財大氣粗的新加坡絕對有這個實力去囤糧!
通心粉們,針對即將席捲全球的這場「糧荒」,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交流~
- The End -
點擊片查看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8345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068 新幣
(*截稿前更新)